公开是平息风波最好办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4月1日,四川泸县发生一起中学生校园死亡事件。4月2日,“泸县发布”公布:“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尸表检验和调查走访,赵某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现有证据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体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属同意后尸体检验确认”。4月3日,“泸县发布”再发公告,除了辟谣之外,便是再次重申,无证据证明死者系他杀,其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

    但这样一起看似波澜不惊的中学生死亡事件,却在当地闹出了不小的风波,包括死者家长在内的地方民众,对官方发布的调查结果存在疑问。当地派出大量警力封路、封校,进行严密防范,就连新华社记者在当地采访都受到了诸多干扰和限制。

    可以说,面对社会对中学生死因的质疑,当地封锁和管控消息的做法将原本的社会质疑情绪激发。一事当前,地方政府确实应尽快给予民众权威的回应。但快速反应,不是要仓促下决定,而是应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并为尚未调查清楚的部分留下存疑的空间,而非一味的将疑问隔离开来。比如,正如网友所质疑的,在并无尸检的情况下,当地相关方面又是如何迅速作出排除他杀的结论的?事实上,对这一疑问的回应,不仅结果本身很难被取信,也连累到后续整个官方信息发布的公信力,继而为整个事件埋下了不信任的隐患。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要求,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和突发公共事件等重点事项,要及时发布信息。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主动发声。那么,接下来当地相关方面,除了对中学生死亡事件的真相进行及时、连续地披露,回应好社会各界的质疑,还要认真改进信息发布机制,用公开、全面、权威的信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铲除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土壤,重建政府公信力。

    (作者朱昌俊,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