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天安命到“压力山大”
■话说当年·我的高考
塞外的7月,正是雷阵雨频发的季节。考场外,电闪雷鸣,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啪啪作响。考场内的我开始答题了,写到默写题时,有些迟疑。作者是苏洵还是贾谊?显然没有记牢。作文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自拟副标题。
我参加的是1986年高考,至今已过30年了。当年,高考之前还有预考,预考没通过不让参加高考,后来这项规定取消。进入21世纪,参加高考年龄不再受限。回忆当年,语文课讲完了第六册,才开始复习。同学们也没什么参考资料,个别人有但交情不深则无缘借阅。有时在老师办公室看到教材参考书和一两本相关杂志,简直视若宝贝。做的卷子也不多,都是老师手刻、油印出来的。每天下午最后两节课,一节是自习,一节是活动课。有时,同学们还会背着班主任,偷偷溜出校门,去县城郊外河边山上玩耍。到了考前一个多月,同学们才勤奋起来,教室、宿舍的灯都变成长明灯,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说实在的,那时高考的压力并不大,可以说是顺天安命。看看现在,师生的高考压力才叫“压力山大”!
当年,无论文理,都是考6门。试卷都是国家命题。为减轻学生负担,1994年实行“3+2”,地理、生物不再是高考科目,但学生负担并未减轻。1999年广东率先试行“3+X”,地理、生物又回归高考。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2017年,浙江、上海将率先采用“3(语数外)+3”(浙江是7选3,上海是6选3)模式。2003年,高考时间由7月7、8、9日提前到6月7、8、9日,避开了夏季的暴雨天气。
随着高考模式改革,省市单独命题也在进行。1985年上海率先自主命题,2000年,分省份命题增多,到2014年增加到16个。因分省份命题质量原因,2016年,分省份命题减少,全国统一命题省份增加到26个,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分省份命题。真可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993年,是我当教师后第一个高考备考年。高考复习时间大大提前了,语文第五六册书便大大压缩,试卷多了起来。不过,还是老师手刻蜡纸,油印。后来,随着印刷机进入学校,试卷多了起来,教辅资料也多了起来。不知从哪年起,一进入高三就是复习了,题海训练隆重登场,小练、大考接二连三,“分数至上”,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三年下来,卷子可以高达1米以上,教师也成了强有力的“助推手”。
我是教语文的,对作文格外关注,家长、社会对高考作文题也格外关注。每年考完语文,作文马上成为热点话题,有的网站还有作文题目排行榜。作文试题的改革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直以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主,以命题、材料作文为主,大小作文结合。笔者认为,“树木·森林·气候”(1986)“习惯”(1988)“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1991)“鸟的评说”(1995)这些作文题应该是这一时期命题中比较好的。
2000年,话题作文应运而生。开始大家欢欣鼓舞,后来被人诟病。“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作文教学走进了“套作”怪圈,考前拼命背“范文”,考场发挥搞“迁移”。文体特征不明,“散文”大行其道,语言华丽,空洞无物,假大空,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屈原、司马迁、李白等古人成了考场作文的“死魂灵”。有的文化大省,居然出现了高考作文“套板”;有的直辖市高考作文成了“冰糖葫芦”,一篇佳作,稍加改动,就可以应付历年自主命制的高考作文题。2006年话题作文改为新材料作文。2015年,全国试题尝试再改革,称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三十年春风桃李,从高考考试时间、高考模式到命题,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科学。我相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改革会给高考改革带来勃勃生机。(作者:吴奇,作者单位:天津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