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传承 物说文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4-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贺龙和孩子们塑像 学校印章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徽 刘伯承元帅为学校题写校训

    重庆市人民小学是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学校。1945年,学校在河北邯郸建立,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迁到重庆。卓琳同志是学校的首任校长,贺龙元帅是学校首任董事长,刘伯承元帅为学校命名并题写校训。

    重庆市人民小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革命历程成长起来的,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是学校文化的源头活水。人民小学坚持传承与创新,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学校的文化建设逐渐丰富细腻起来,大到对学校建筑与环境布局的文化考量,小到一张稿笺一页书签的精致设计,学校始终坚持在文化建设中传承文化脉络,形成序列,形成范式,把“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愿景落脚到每一处细节之中,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办学的优秀革命传统印记在孩子的价值观中。回首学校一路走来的一串串清晰的脚印,不得不说,看似细微的一些小物件,温暖着师生的情怀,更启迪着学校的价值观。

    印章 

    记录艰苦奋斗的传统

    在学校校史陈列室摆放着一枚特殊的印章,这枚印章刻于1955年。它不同于常见的公章,一枚风格古朴的方印,上刻方方正正、简简单单几个字“重庆市人民小学印”。

    1955年4月6日,重庆市教育部门决定,将原西南人民小学和重庆小学两校合并,校名更改为“重庆市人民小学”。从此,人民小学翻开了新的一页,校名沿用至今。从西南人民小学到重庆市人民小学,不变的是“人民”二字,不变的是学校的办学宗旨。这枚印章记录着学校从炮火硝烟到和平生活,从新中国之初到跨入新世纪。刘伯承元帅曾劝勉大家,“我们的孩子在战火中经受了洗礼,进城后切记不要对他们过分溺爱,如果在舒适的环境中变成纨绔子弟,将来就不能接好父辈的班。我们的事业也就会受到损失。”因而,建校之初,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校训“我们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人才,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这个校训影响着一代一代人民小学的师生,默默无闻,扎实苦干,崇尚奉献,追求卓越。

    今天,这个印章成为了学校的文化印迹。它出现在人民小学新生及家长手册《童蒙养正》上;它出现在“童年万岁”跨界论坛的邀请函中;它也出现在“七十正青春”系列校庆主题活动的台前幕后。印章,记录着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谆谆教导,耳濡目染、点滴浸润,值得学校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个孩子一生铭记。

    成长册

    记录学生成长的传统

    人民小学的“印象童年馆”珍藏着一份上个世纪50年代的学生成长册。成长册记录的是三年级甲班,一个叫叶巧明的孩子。32开的小本子,30页,封面印有“重庆市人民小学”字样,显然是学校自己精心设计和印制的。成绩册使用期限一年,除前两页《小学生守则》二十条外,主要按每两周一页记录叶同学在校情况。成长册不只记录分数,还记录每周学习的内容,更难得的是,该成长册有对学生品行、学习情绪、缺课次数、迟到次数的详细记录。这些记录都透露着德育为首、关注学生、强调纪律等人民小学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有意思的是,成绩册最末还有学生的体检报告、问诊发病记录,时间、病名、痊愈情况等,内容一目了然,“健康第一”在任何时期都得到高度重视。

    一个普通的成长册折射出人民小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半个世纪之前,成长册记录的就不仅仅是分数,还有学生的品性、情绪、出勤次数。看到这些数据,这个学生的音容笑貌活生生地出现在观者面前。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该学生仿佛从时间的走廊里,一下子跳了出来,跟今天的学生没有什么两样。

    今天,跨越新世纪的人民小学更加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的品性、个性,让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品性优良的“人”。为了让学生多面成长,学校举办魔幻科技节、“贺龙杯”体育节、灿烂星空艺术节、可乐音乐节、六一嘉年华……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就为他们搭建该内容平台。学生爱小美人鱼,学校就在舞台上搭起整座海底世界,让爱尔和塞巴斯的畅快嬉戏;学生调皮好动,学校就为他们设置“抓泥鳅”“打水枪”游戏;学生喜欢歌唱,学校就让他们在可乐音乐节上嗨翻音乐……最美的童年一直在这里发生,而关注学生的品性就在这些活动中,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每一个孩子。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人民小学的初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延续至今。

    红领巾

    记录革命信仰的传统

    即便是一条普通的红领巾,在人民小学也有着它背后许多不普通的故事。那是1955年7月,时任人民小学校长刘兰畦女士参加了在瑞士洛桑举行的首届世界母亲大会,她自己花钱买回了仅有的纪念品——一个漂亮的红盘子。它并不被用作餐具,而是在后来的一次入队仪式上被使用。鲜艳的红领巾被装在一个漂亮的红盘子里,端在每一个新队员面前。当红领巾批在每一个队员肩上时,他们感到神圣而光荣。

    首任少先队大队长张云淑记忆极深的是少先队成立的那一天,她说:“是贺龙伯伯为我戴上的红领巾。他对我说:‘帮帮小龙,他还没有入队。’邓小平叔叔也对我说:‘这么小就是大队长,长大了可以当红色政委。’”老一辈点燃的星星火炬,向接班人传递。胸前飘动的红领巾,指引着人民小学学生前进的方向。

    六十多年后,老校友刘京回到学校。当他和大家合影完后,恭敬地取下佩戴的红领巾,一边熟练而细致地叠放,一边说:“这是很珍贵的礼物。当年老师就是教我们这样叠的。”说着,他把已叠得巴掌大的红领巾宝贝似的放进了裤兜里。

    润物无声,普通的红领巾有了温度,成为了人民小学师生的一种精神传递。正如50年代校友们所说的那样,“在重庆人民小学的经历,使我们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更是给了我们一种信仰、一个理想和一种精神,汇聚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铸造了我们的灵魂。”

    校服 

    记录爱的传统

    人民小学迁至重庆之初,百废待兴,办学条件非常艰苦,但孩子们还是要有一套自己学校的校服。于是,卓琳校长四方想办法,并向当时的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请示,搜集被服厂的边角余料制作校服。东拼西凑的布料对校长而言,如获至宝,她亲自用这些余料给孩子们设计校服。据校友邓朴方、邓林回忆,卓琳校长在领口上专门设计了两道白杠,校服的整体效果一下子就变得活泼美观起来。为这一个小小的设计,她可没少花心思。校服的设计不仅注重美观,还特别讲究实用。她特意在衣服两边设计了开口,对很多年纪小的学生而言,冬天上厕所变得更加方便了。

    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时,卓琳校长发来贺信。在信中,她勉励学校老师:“以爱立德,教书育人,继承传统,努力创新。”以爱立德,教书育人,七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如一。到今天,人民小学的校服已经有了很多的版本,颜色变了,款式变了,但朴素大方,美观实用却始终不变,从细微之处关照学生的理念始终不变。

    干部鉴定表

    记录严与实的作风

    如果说设计校服体现的是卓校长对学生的爱,“年终干部鉴定表”则是体现的卓琳校长对教师的爱。

    这份50年前的、由卓琳校长亲笔签名的“年终干部鉴定表”记载的是当时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优缺并重。“工作热忱负责”“性格坦白直率”……既有性格的评价,也有工作态度的评价,较为全面;“对待小朋友的态度不够好”“平时说话爱绕圈子、不肯定”“工作上有点自私,只为本班着想”,对缺点的评价也可谓直接了当,毫不留情。鉴定语一针见血的背后,折射的是学校要求老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高要求。

    直到今天,人民小学对教师和干部的考核鉴定仍然传承着这种一针见血、简单直接的风格。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是否用手中的工作在成就“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教育愿景时,不自觉的,不论干部还是教师,工作作风中自然地保留着这样一份特别的干净利落和真诚直率。

    文以载道,物亦载道。

    印章、成长册、红领巾、校服、鉴定表,这些在每一所学校都极为常见的小物件,或许看起来并不那么特别。但是,当它们凝聚了教育人的每一份情怀与理想,沉淀了教育历程中的每一次思考与实践,普通就变得不再平凡,常见亦变得不再简单。它们平凡见真、温暖可触。它们简单质朴,却如烙印,把一所学校的文化基因和传统脉络传承至今、绵延至未来。(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 杨浪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