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普职结合”炼出不一样的高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4-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浩(右二)在激光雕刻教室与学生探讨制作电子钟表。 刘浩 供图
个人小传
刘浩,历史特级教师,2008年至2016年,任天津市复兴中学校长;2016年10月至今,任南开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中国好校长·领航者系列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中国教育报 合办

    是否所有学生都考上大学,就能被称为一所好高中?对此,刘浩不以为然:如果“好高中”标准如此,那它对于生源水平不高的学校来说,就成了不可企及的目标,也并不公平。事实上,2004年他就任复兴中学副校长一职时,就已经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也重新定义了“好高中”的标准。

    当时的复兴中学,由于生源质量不高、毕业时只有不到一半学生考上二本院校,在“拼高考成绩”的教育背景下,处处落于下风。“新手”校长刘浩,带给这所学校不一样的风景。他通过探索与实践“普职结合”办学模式,让复兴中学蜕变成了当地样板校。

    捋清校情,选定“普职结合”模式

    复兴中学确实“年轻”,其前身是被称为“二幼师”的天津中等师范。2003年,天津市基础教育布局大规模调整,第二幼儿师范学校经过异地规划、重建转轨,成为普通高中,取名“复兴”。作为刚刚完成“转轨”的普通高中,复兴中学和众多高中一样,跟着高考指挥棒往前冲。可是,生源的限制、师资构成的结构性失调等不利因素,让复兴中学在拼高考成绩的队伍中难以靠前,困惑、彷徨的氛围在校园里弥漫。

    2004年,38岁的刘浩出任复兴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校长。复兴中学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成为刘浩一上任就必须思考的问题。

    为学校发展把脉,首先要捋清校情。刘浩先从摸底开始,不过这个“底”摸清后却让他心凉了一大半,上任之初的热情被一盆冷水兜头浇灭。

    他接棒的这所学校教职工虽有近200人,但领导层大部分人缺乏高中管理经验;一线教师队伍过于年轻,虽有热情但经验不足;学生总数1000余人,入学中考成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且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和人生发展目标,高中毕业时,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考上二本院校。

    复兴中学确实有些“先天不足”,但刘浩认为,由于个人禀赋或家庭环境不同,学生成长的道路是多元的,高考、高校并不是每一个复兴学生的唯一选择。学校在兼顾高考的同时,必须为学生的终身成长进行负责任的谋划。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开始思考在办学模式上出新,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颁布,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这让刘浩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与其师生一起为了高考“拼”三年,不如找准位置,转向既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又满足家庭基本愿景,既能顺应社会发展大势、还能切合学校现实条件的办学之路。

    刘浩和他的团队明确了之前的思路:在完成高中育人目标的前提下,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职业意识、观念、知识和技能;对部分有需求的学生,在正常完成高中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其职业兴趣和基本技能,使其在高中毕业时既获得高中文凭,又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为将来进一步接受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或进入社会自主择业创造条件——“普职结合”,开辟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新道路。

    坚定方向,“摸着石头过河”

    在刘浩主持下,经过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复兴中学从高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教育步骤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对高中学生职业教育进行了设计,帮助学生认知社会、规划职业生涯,在高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顶层设计搭好了,接下来需要落到实处。“普职结合”在天津市没有先例,刘浩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过河”的过程中,作为领路人和带头人的刘浩与他的同事们一起,主要干了几件大事。

    “校长首先是一所学校思想与文化的引领者”,刘浩在学校整体环境设计上下功夫:校园增设校本课程宣传栏、展板和标识,出现了职业教育展牌;教学区各楼道和墙面上精心布置宣传材料,介绍有关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的知识和名人案例。

    经过一番努力,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明显升温。这样的改变,刘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自己的摸索,或许真的找对了方向。

    接下来,刘浩在复兴中学的整体课程规划中,增加了实践技能类校本课程的数量和比重,“普通高中最大的自主权,就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经过大量调查和分析,复兴中学开设了一批激光雕刻、汽车驾驶、工艺设计、模型制作、烘焙厨艺等校本课程,并且配备了电脑维修教室、驾驶技术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激光雕刻实验室、烘焙教室等多样化的实践技能教育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学校全面落实校本课程选修制度,成立管理小组,明确课程框架,统筹教学方案,落实选修制度,推行学分考核,纳入综合评价等,使管理、开发、实施、考评“四位一体”。

    同时,刘浩提出,在必修课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挖掘并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各学科教师积极探索。比如,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学中,增加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与该专业相关联的职业群的介绍;在物理电磁学的教学中,添加了“磁悬浮列车”设计原理的探究,等等。

    职业课程从无到有,学生们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学习专业理论、了解职业特点、训练操作技能、体验创意乐趣的时候,也尽情发挥着自己特有的才能,充分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成功。

    为这样的改变承担着巨大压力的刘浩,也从中看到了前景,更加坚定了信心。如今,复兴中学的校本课程已经像国家课程一样,更加常态化。

    开门办学,拓宽师生成长舞台

    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刘浩意识到,“普职结合”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这几年,学校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

    学校对有潜能、有意愿的教师进行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一专多能”培训,让他们率先成为“普职结合”课程的领头雁。例如,语文教师王冠英开设了烘焙厨艺课程,生物教师车未艾开设了食品工程技术课程,外语教师扈彬彬开设了无人机摄影课程等。

    引进“外援”,聘请校外专职教师,满足在一些实践技能专业方面的教学需求;定期邀请有协作关系的高职院校教师做指导;聘请社会专业人员兼职任教。

    几年下来,复兴中学形成了一支专业性强、类型多样、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保证了“普职结合”课程的多样性和高质量。

    此外,刘浩从2010年起,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设置“学生创新作品展示”环节,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各种科技项目活动和比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机会和创新展示舞台。

    他知道,“普职结合”要办好,这些还远远不够,关键要打通高中与高职院校的联结,把高职院校的资源引进来,让复兴中学的学生走进去。为此,学校主动与天津民航学院、中德职业学院、天津一轻学校等高职院校开展多方面合作,利用院校的实验室、设备、专业教师,为院校输送优质生源,并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共同实施面向高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行动,共同开设课程。

    “普职结合”模式兼顾了升学预备型教育和就业预备型教育的不同需求,复兴中学因此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当年以低于全市平均分进入复兴中学的学生,如今已令人刮目相看:在他们的榜单上,列有5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市机器人比赛第一名、市青少年小发明设计大赛大奖等。毕业后,他们有的升入高校,有的选择高职,有的直接进入社会就业,多元选择,多样发展。

    如今,刘浩在复兴中学的探索,既让复兴中学再次成功“转轨”,也让“普职结合”成为天津市高中特色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走出了一条有地区特色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之路。

    (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基地提供)

    成长之最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教育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第斯多惠著)

    教育教学中最有成就感的改革创新:探索普通高中“普职结合”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改革创新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选拔与评价方式的弊端制约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