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心血终成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接到采访覃申媛的任务,是1983年4月。当时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代表大会刚结束,覃老师作为教师典型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同年10月8日,我与同事段志坚专程到湖南省石门县,与县教育局商定一些采访事宜后,一行5人于第二天搭乘公交车前往覃老师学校所在地——罗坪公社。

    山路崎岖,车行3个多小时后,罗坪公社中学到了。一间房,两张床,下垫稻草上有一床棉絮,老师腾出的宿舍,做了我和段志坚这次采访的“客房”。当时那里还没通电,老百姓都用煤油灯照明,考虑到我们晚间工作时间长,学校事先向公社申请特批了几斤煤油。

    安顿好后,采访覃老师开始遇到困难。首先是时间受限,因为是一人校,覃老师白天全都在上课,采访要等她下午放学后才能进行。

    我们按照年份顺序,请她从1952年石门县简师毕业参加工作谈起,一年一年地聊。这样聊了大概一个多星期,我们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

    除采访覃老师外,我们还陆续采访了蛟蛇溪大队的新老党支部书记、罗坪公社联校党支部书记和联校副校长、公社中心小学校长和覃老师的丈夫,走访了一批学生家长,并召开了公社中小学教师、蛟蛇溪小学学生座谈会。中间,还听覃老师上了几堂复式教学课。

    10月29日,报社派记者杨明森、郭建新同志到达罗坪公社,我们的采写队伍力量加强了。对初稿修改推敲,很快定了一稿。我们于11月9日离开石门,当日明森和建新便带着采访组全体成员一个月的心血返回北京。

    1983年12月1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通栏发表了《崇高的献身精神——记山区女教师覃申媛》一文。《人民日报》和《新华文摘》都全文转载了这篇通讯。

    1983年12月7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覃申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984年3月2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的署名文章《学习覃申媛》;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期间,一部记录覃申媛事迹的电影《烛光》在全国放映。一时间,成百上千的信从大江南北、海内海外,飞到覃申媛的蛟蛇溪小学,大家都在赞扬着这位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人民好教师。

    (本报记者 赖斯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