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床头书”难觅经典名著
本报讯(记者 胡航宇 通讯员 郑劲松 刘汭雪 杨帆)“近四成大学生选择了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科普、文化教育等综合性书籍,25%的大学生选择现当代文学书籍。而对于我国经典名著和古文典籍,仅有11%的大学生选择此类读物作为‘床头书’。”
西南大学近日开展的一项对2000名在校大学生课余读书情况的调研显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图书的阅读相对缺失。对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34%的大学生表示都读过,但都没有读完。对于怎么读,26%的大学生选择阅读原著,36.5%的大学生选择影视作品,23%的大学生选择阅读简本,14.5%的大学生选择连环画或戏剧。
对此,该校新闻传媒学院教授董小玉认为:“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准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多媒体平台对当代青年产生的影响被无限扩大。影视作品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普及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的作用,但作为知识接收者的当代大学生,绝不能仅从影视作品中获取相关知识。”
据西南大学图书馆的数据显示,该校2016年学生阅读数量排名前五的书籍类别为:文学(33.58%)、工业技术(8.52%)、哲学(8.11%)、文科教体(8.06%)、历史地理(7.98%)。文学类图书依然高居榜首。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平均课余阅读时间为1—3小时的人数居多,占本科生总人数的48%和研究生总人数的36%;3小时以上的占研究生的32%,本科生的15%。
在载体选择方面,41%的研究生和39%的本科生选择阅读纸质图书,40%的研究生和43%的本科生选择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在纸质书和电子书阅读的比重上,17%的研究生和10%的本科生阅读纸质书多于电子书。44%的研究生和56%的本科生阅读电子书多于纸质书。
在阅读主要目的方面,26.5%的大学生持阅读是为了满足学习或工作需要的观点,12.5%的大学生为了休闲,有60.5%的学子认为阅读是为了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是提升自身修养。调研发现,快节奏、多途径、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利用好新媒体、自媒体进行阅读和学习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
“无论是为了升学与工作,还是为了追求自身的进步,都是选择阅读、走进图书、学习知识的好出发点,只要我们明确阅读的主要功能,看清阅读的本质,就能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本次调研发起人、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劲松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