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起步 引领一方基础教育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5-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建校60多年来,先后培养培训了20余万优秀教育人才,仅文学院就有60余位毕业生成为语文特级教师,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特级教师群”,学校被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十三五”期间,学校高位起步,明确提出“以建设江苏重要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主攻方向,为服务江苏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强:精准定位做强师范类专业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江苏省较早开办普通本科教育的院校之一。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学校转设并更名,成为江苏仅有的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小学和学前优质师资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普通本科学校。

    多年来,学校坚持做大做强师范专业,逐步形成了“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2012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部门确定为全省仅有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2014年,教育学一级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职前职后融通的‘双导师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更是被确定为“国家级别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015年,小学教育专业获批省级品牌专业,“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获评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016年,新增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3个;2017年,学校申报成立的教育现代化研究院被确定为全省教育类仅有的重点培育智库。学校正在以科研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的新型人才培养的宽广道路上阔步前行。

    学校注重顶层设计,坚持科学布局,以“交叉融合、优化整合、应用复合”为目标,提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方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现有国家级别、省级卓越教师培养工程项目各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建设项目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普通高校重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重点建设教材2部,国家级别多媒体课件奖3项。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施行“人才强校”工程。自2013年起先后引进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博士100余名,有计划地引进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化水平。学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教师工作坊”为依托,积极开展新教师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坊等系列培训活动,加强“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培养,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富:谋创新富积人才培养效益

    作为省内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师队伍主要培养基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牢记其肩负使命,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富积人才培养效益。

    学校通过协同创新,设立GUS协同育人计划,汇聚G(政府部门)、U(高校)、S(中小学、幼儿园)三方优势资源、理论知识、实践智慧,打造了106家优质实践基地,并与南京市三个主城区政府部门等合作卓越幼儿园教师和卓越小学教师订单式人才培养。

    2011年来,学校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科和跨学科教育、创新实践等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开设“石城讲坛”,邀请基础教育名师、特级教师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来校主讲,引发热烈反响。文学院在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探索建立了以“课程共建,课堂延伸”为特色的“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建教学法课程”新机制,深受实践基地学校的欢迎。

    学校通过合力创新,提升教师教育应用能力,建立了一支以校内骨干教师与校外实践导师为核心、校外多元化资源教师为补充的“双导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聘请一线名师前来任教;音乐教育专业聘请江苏地方戏曲传承人担任校外导师,建构并实施“四加四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学科理论与专业实践相互嵌入,相互融通。

    学校创新搭建了“开放式、体验型”实践平台,形成了“四年一贯、理实互嵌、赛训结合、习考并举”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013年至今,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362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45项,省级项目182项;学生还获国家级别竞赛奖项14个,省级奖项54个。

    学校通过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资源,开展MOOC、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还充分利用现代通信设备及互动平台等与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实时多点教学互动,及时将中小学、幼儿园课堂转播到各学科教学论课堂教学之中,并对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微课制作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充分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美:谐美校园文化塑两代师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作用,坚持“两代师表一起抓”,用谐美的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做“四有”好教师。

    学校大力推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选择富有江苏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接地气、传神髓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音乐教育专业自2004年起开设江苏地方传统音乐概论、江南丝竹等必修科目。近年来,学校在文学院又试点开展以“经典精读”系列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开设了《诗经》《孟子》等17门精读课程,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成效显著。

    2014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将秘书处常设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内,由学校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学校以此为契机,通过举办主题论坛、讲座等活动,掀起一股“学陶、师陶”热潮,成为全国首批“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有效培育起“修师德、铸师魂、强师能”的文化气氛。

    学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组织开展了“青马工程”,近三年培训团学干部4000余人次;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举办主题活动220场,覆盖人数8000人;举行学习宣传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四进四信”精神分享会、报告会等共计104场;此外,学校还以“我的青春故事”为平台,树立、宣传学生身边的成功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

    幽静秀美的校园里,名人名言牌、文明公约牌随处可见,无声地激励、警示着学生;宣传橱窗里学校编辑首辑的《古今中外教育家介绍》无言中建构着教师教育隐性课程;“三味书屋”“树人斋”等极具内涵的学生宿舍名称和以植物造景为主的“为人师表”坡时刻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充分彰显了学校以师范为特色的的文化追求。

    为更好地配合江苏文化强省工作,学校成立了“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江苏地方传统音乐教学研究中心”,充分利用自身师资优势,面向基层,辐射社会,开展江苏地方传统文学、传统音乐的教学、研究与传播工作,受到了广泛好评,学校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高:服务基础教育迎更高目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作为国家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及全省仅有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同时承担着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的工作重任。

    “十二五”期间,干训中心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79个,培训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1.4万人;师训中心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49个,集中培训和送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2万人,网络培训教师26.3万人。其中,“教育部门—中国移动”等高端研修项目、“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训”和“京苏粤浙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项目已打造为省内外知名培训品牌。2016年,为更好服务江苏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将干训中心与师训中心整合,并圆满完成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江苏省乡村教师培育站等一批国培、省培项目,学校教育培训品牌进一步得到彰显。

    2002年,江苏省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建设教育强省的高度出发,在学校基础上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国内首创人才培养、教育科研、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15年创新探索,15年辉煌实践。目前,一支由国家教育中长期纲要起草组成员等组成的国家级别专家团队,已成为服务教育决策和教改实践的重要力量;学校和教科院近年来承担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调研、考试评价改革、教材资源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任务,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教育强省建设研究基地”“教育现代化研究院”的先后成立更让未来发展如虎添翼。学校开辟了教师教育教育科研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江苏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全新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服务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更为广阔的蓝图。

    发展不忘初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始终以服务地区基础教育为己任,不断传承人民教师学高身正、立德树人的追求,筑稳筑好特级教师摇篮,走出了一条高位引领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辉煌办学之路! 

    (王丽英 陈 蓓 单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