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编织家校合作的心灵纽带
教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要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关爱成为联结家庭和学校的心灵纽带。
如果家校把偏失的价值取向施加到学生身上,就无法为社会提供完善人格的新生力量,不利于国家对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一方面用关爱去呵护青春少年的心灵发育,另一方面消弭家长的溺爱和教师的偏爱。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各家各户都对他们寄予无限希望。每天从孩子上学到放学,家长们把一个家庭年幼的核心成员成长的关键时空交给了学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要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关爱成为联结家庭和学校的心灵纽带。
懵懂少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一个孩子从熟悉的家庭生活走向陌生的学校生活,原初经验在改写,生命旅程开启了新的一页。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的各种特权,进入学校场域自然归零。他们需要重塑生活认知,结识朋辈群体,完成学业任务,视学校生活为常态,体验多维关系的人际交往。家长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一名孩子的先见性,孩子成了学生,角色变化了,角色期待也随之改变。学校和教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家庭的娇宠化为乌有。孩子们需要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并认同教师的教学风格,配合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这是迥异于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们都会有虚荣心,会留恋过往在家庭的舒适肆意,有时会忘记学校这个场域与家庭的区别,每有过头的行为就会招致批评和责罚。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学生会转译家庭图式,把不同家庭图式通过学校图式予以整合。在他们初尝学校生活的短暂甜蜜快乐之后,大量的作业实践不断挑战已有认知,令其疲惫困顿、倦怠乏味。在他们迷失在课堂深处时,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给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将快节奏的生活步调舒缓下来,在慢的教育过程中自我觉醒,而不是催熟。学生成长的可能性,意味着他们有多种选择性,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为此,学校和教师帮助他们沿着外在要求去发展,犹如饮马人,不仅要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会知识,甚至创生知识。
家庭信赖学校,学校当承担重任。家庭把孩子交付给学校,希望学校教给孩子知识、丰富情感、完善品格。家庭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校外的一切支持,不同程度地参与学校活动。在学生发展目标上,家校没有分别。家长无须设计孩子的未来,太多的不确定性会改变家长的原初设想,孩子的成长会给整个家庭意外的惊喜。孩子因袭了家庭文化基因,在学校虽有延续但会有很多变数。孩子将自家的文化模式展示给朋辈群体,不断比照各自家庭文化的差异,发展、修补、矫正、融合不同家庭文化,生长出新的朋辈文化。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比赛项目等方式,帮助家庭发现孩子的长处,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校享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家庭给孩子注入不竭的后备力量,支持孩子先从某些方面实现自我超越,并不为过。家长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心态,是受社会压力所致。完全责怪家长不明事理,是非理性的。家庭价值观会有偏私的成分,未必适合孩子健康成长。学校会长善救失,帮助学生克服各种畏难情绪,改变学生的现有状况,使其成为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但是,如果家校把偏失的价值取向施加到学生身上,就无法为社会提供完善人格的新生力量,不利于国家对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学生有自己的判断,有与其年龄特征匹配的是非观,可能与家校合谋的偏私有别,但是他们不应该承受不属于他们未来的东西。
学校需要家庭支持,家庭有义务提供孩子的准确信息。按照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观点,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之前,首先要确立学生已经获得了什么。这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学校对学生学业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不同学段都会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均离不开起点认知。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知晓他们在家庭中的即时情况,对接学校教育的每一项事务。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关爱教育能力,方可在关爱教育实践中游刃有余。学校和教师始终秉持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和教师就是国家培养新生力量的代言人,对学生施予关爱,亦是办学理念和岗位职责使然。在培养人的前提下,每一所学校在国家、地方和自身三级课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无法用同一个模子刻制学生,教育和环境加上遗传学基础,均会受到学生主动性是否有效发挥的干预。家庭在学生发展过程中为学校提供准确的信息,可以合作共赢,本着对学生也是自家孩子负责任的态度,为他们匡正祛邪,走向属于他们应然的未来生活。爱孩子和爱学生是一致的,就要用正确的爱的方式,防止家庭价值观和学校价值观貌合神离。在家长无暇无力顾及孩子学业发展的家庭中,关爱是学校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着同一个目的关爱学生,让学校优良的教育文化传统与家风家训有机融合,是每一个学生价值观校准的基本前提。
孩子在家庭获得了生理性遗传密码,学生在学校获得了社会性遗传密码,二者是成人成才的必备条件。学生发展需要父母给他们物质条件,也需要教师赋予他们精神力量。关爱虽为外在施加的教育影响,与学生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关爱像和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田,使其在情感丰沛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互动性重要他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互动性重要他人,师长的示范作用非常明显。营造关爱的家校合作氛围,需要家庭和学校彼此信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模仿对象。对他们施以何种教育影响,便会结出何种果实。温馨和悦的成长空间,有助于学生养成亲社会的人格性征,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仁者爱人”。举凡教育名家,皆会认同关爱教育,例如顾明远先生常言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作为培养人的关键,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仁爱之心”高度契合。习总书记倡导“爱是教育的灵魂”理念,满怀期待地把国家教育重托给全社会,恳切地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构筑美好中国的少年梦。家长关爱孩子,教师关爱学生,才会养成一代新人关爱自身、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国家、关爱世界、关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品质。家校心意相通,自然会彼此调适,相互配合。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一方面用关爱去呵护青春少年的心灵发育,另一方面消弭家长的溺爱和教师的偏爱,帮助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把个性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为一体。
在理想的家校合作行动上,关爱不仅仅是一位教师、一所学校的教育宏旨,还应当是所有学校和每一个家庭的共同祈愿。关爱就像是一座美丽的七彩虹桥,编织成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心灵纽带。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引导性团队项目“北京市小学教师职业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李孔文系该项目负责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