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时光:有你,有西安外事学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5-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四届陕西省茶艺大赛西安世纪金花选拔赛之冠作品是——西安外事学院《知遇》。”

    5月12日,当带队老师李倩听到这个成绩后,激动地握紧了学生们的手。这次选拔赛中,李倩可不单是拿下了首名的好成绩,她所指导的西安外事学院七方茶社作品《农·闲》《闻香识缘你》也分获二、三名,统统晋级复赛。

    这一赛,让茶艺界记住了七方茶社、西安外事学院。

    在这所大学,可不单是这个茶社一举闯出了名堂。不久前古琴演奏家李凤云领衔、西安外事学院七方琴社师生共同参与,在西安音乐厅举办的“箫声琴韵”古琴演奏会同样一夜间声名大噪,在媒体上和行业内传为美谈。而该校的七方书法协会也刚刚结束了一场在校生的习作展,看似普通的一次学生展出却引来了陕西省内诸多名家的点赞。

    在这所大学,除了已经享誉全球的国际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德育的战略布局也已经悄然成型,恢弘展开。茶社、琴社、书法社、棋社等如雨后春笋,在外事学院纷纷成立,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底蕴、胸怀爱国主义情操、传承中华文明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孵化基地,正被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生动演绎。

    “以文化人”有深意 “立德树人”好眼光

    地处西安市高新区的西安外事学院,交通便利,高耸的学校北大门很容易让人辨识这是一所大学,更可以看到这所大学对周边经济繁荣的直接带动。

    进了北大门,可真是别有洞天。亭台楼榭,曲桥通幽,绿茵花丛,松墙垂柳,在70亩接天碧绿的鱼化湖畔,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一块牌匾上的书法洒脱飘逸,上书:七方书院。

    走进七方书院,迎面而来是一首小诗《为什么活着》。

    “你问人为什么活着/问太阳吧/为什么光芒四射/问大地吧/为什么生长万物/一切就这么自然/根本就不为什么/如果太阳没有光和热/大地也失去了载物的厚德/那就成了数不清的寒星/荒无人烟的沙漠/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他人的有用/不然/就只剩下了——活着”。

    落名黄藤,正是西安外事学院的创办人、董事长,同时也是七方书院的总设计师。

    黄藤,在繁重的办学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诗。说起写诗,在校园诗歌“萎靡不振”的现今,外事学院可是为了新时期诗歌的推动办过一件大事!

    贾平凹、雷涛、黄道峻、肖云儒等一大批作家、诗人共同见证成立的“新唐诗创造社”,正是在七方书院这个地方。当时的文艺界把这一盛会称为“一池文化长安城,半城神仙聚外事”。

    “新唐诗创造社”成立不到半年以来,以诗会友活动不断,常有诗书大家做客开讲,各专业学生受此熏陶,涌现出一批校园诗人,在全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大赛、陕西大学生诗歌大赛等诸多诗歌活动中屡获佳绩。

    一般来说,现代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谈起在一个大学建立七方书院的功能作用,黄藤给出了答案:“大学不只是‘教’,教授知识、技能、方法、基本素质,更要‘育’,将有文化、有修养、爱学习、爱创造的人聚在一起,营造良好高雅的氛围,激发和培育学生的才华。”

    黄藤还说,学校的目标是要追求“教”与“育”的融合,培养对社会有用、知行合一的人,以奉献和有用为乐的人。

    大学之博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有思想、有担当的觉醒者。

    “七方”塑造高雅人生 “外事”的美无可取代

    和着一曲古琴《流水》,茶社的李倩再现了大赛时的情景,案前的茶叶沉入杯底,透过茶杯,淡淡茶叶在杯底飘香。

    有人说,茶是人间极品。隶属于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的七方茶社,绝对是学生们一个幸福向往的地方。茶社以传播、交流茶文化为主,在2016年9月成立后,很快就聚集到近50名茶文化爱好者,互相学习。现在,他们正在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校园茶文化基地。

    李倩作为指导老师,自然参与了不少活动。茶社不定期举办的茶会、文化雅集、上山采茶等活动,让她和学生们越来越亲密。李倩说:“茶是一种自然,‘茶’字本身就是‘人在草木间’,所以期望我们的学生从品茶中品味生活,塑造一个高雅的人生。”

    “茶社就像是一个家,家人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茶艺比赛让我收获了很多,以后的我们会越来越好。”和李倩一起参加了大赛的学生郑琬姿显得很兴奋,穿着茶社新制的统一服装,很有气质。

    这气质由里到外,穿越了年龄的界限,特别美。这种美,不单是指学生,即使成为一代古琴名家的李凤云也有着这样一种纯粹的美。

    古琴演奏家、中国琴会副会长、天津古琴会会长李凤云现在是西安外事学院古琴系的特聘教授,5月5日晚,一场“箫声琴韵”古琴演奏会,将西安市民带入了一个雅致古意的世界。

    古琴“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是我国很古老的乐器之一。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古琴的价值与意义早已超越了乐器,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并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西安外事学院将教育的感悟、思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集纳于一所大学的使命和育人的长远规划,让大学生们很感动。

    是的,立德对育人来说,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认识到。

    黄藤说:“2015年,学校便成立了古琴系,这一举措,是把大学生的德育和人文修养联系在一起。不单是开设一门古琴课,更重要的是肩负‘传承中国文化、传承道德文化’的责任。学校将通过自己的践行,将古琴与其承载的礼乐文化,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琴棋书画为载体,多领域、立体化教学,七方书院的传统文化项目很具体,有独立的运营机构、有专门的指导老师、有行业的专家学者、有日常性丰富多彩的雅集活动。如此说来,西安外事学院的美,还真不是单纯校园环境的美,她的老师很美,学生很美,关键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心灵很美。

    这种美,由大学塑造,责无旁贷。

    “大学让我褪去了稚嫩,获得了成长”

    “在这化鱼成龙的地方,匆匆三年时光,沐浴其中,我褪去的是稚嫩,获得的是成长”。 

    5月12日,对于西安外事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大三学生许泽琳来说,注定是不平凡而又难忘的一天,以至幸福而激动的泪水情不自禁夺眶而出。

    这一天,她的“我的大学时光”习作汇报展在七方书院倾情展出,她以艺术之笔表达了对黄藤及师长培养的感恩之情、爱校的赤诚之心;这一天,陕西赋学会会长、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商子秦,陕西创意文化产业协会会长韩智平等众多文化界名人光临,为她取得的艺术成绩与感恩奉献的情操频频点赞;这一天,她与多位文化名家一起将艺术作品赠予外事学院,为公益教育礼赞。

    担任着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书法协会副会长的许泽琳,对这里有特殊的感情。她自幼酷爱书法,6岁开始习字,自小就在国际、全国书画大赛中屡次拔得头筹,设计作品也在全国大赛中屡获大奖。

    16年的书法写作坚持,让她看上去比同龄的大学生要更为成熟和懂事,她的少年得志在外事学院不是特例,像她一样较早获得“成功人生”的还有很多。吴琼、邓宁、张岩、安珂、李莎娜、张宁娟,都在文化、娱乐领域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在许泽琳“我的大学时光”习作汇报展上,商子秦称赞像许泽琳一样的外事学子,有着较高的人文修养与素质,展示出一所大学浓郁的文化氛围,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许泽琳说她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书法作品是《宝剑锋从磨砺出》,她还说送给学校的《洛神赋》写了一个多星期,两米多长,一天要写五六个小时。

    不难想象,这每一个字背后,都饱含着对西安外事学院的深情。许泽琳还年轻,面对未来,还有很多新的领域等待着她,她的艺术人生才刚刚开始。

    而对于西安外事学院,这是大学,却有琴、有棋、有书、有画,还有茶,这便是一所大学和她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建立一个七方书院,这一切也都是刚刚开始。真切地希望能和外事慢慢走下去,直到这一路都发光、发亮。

    (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