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防灾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6-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预防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减灾防灾教育不仅要常抓不懈,更应该写入培养目标,编入教育大纲。相应的课程、训练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要内容,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应急素质。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问题已上升为对人类的主要威胁,而自然灾害仍然是人类远不能控制甚至难以预测的大概率事件。

    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安全,对幼儿园、学校的安全十分重视。刚刚过去的4月,国务院就三次开会、发文部署校园安全工作。4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保障校园安全放在公共安全的突出位置。

    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除了加强传统的防灾减灾教育外,严守交通规则、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面对不法侵害如何自我保护等,都是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都应当作为长期循序渐进的培养目标成为学校教育的法定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校校长,更要将此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当作保障青少年学生生命安全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在日本,各种地质灾害多发,但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却很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防灾意识、减灾能力较强,从小就受到过严格的防灾训练,中小学的防灾训练、应急措施早已被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每所学校都要制定紧急避难方案,设定各种场景,划出疏散途径确定避难场所。如设定放学时发生地震,训练学生按照老师的哨音指示避开房屋、墙壁,用书包等护住头部,低下身体,迅速向开阔处和高处疏散,要求学生记住附近的紧急避难场所等。同时,学校还制作防灾手册,发放给每个学生家庭,要求各自制定“我家紧急避难地图”。

    在我国,也不乏这样的成功案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师生迅速撤离、无一伤亡就是范例。桑枣中学就非常重视防灾教育与措施,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每次都是临时通知,每个班的疏散路线也是学校规划好的。该校平时要求老师在楼梯人流集中时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以防学生摔倒,发生踩踏。集体活动时,不允许学生拖着椅子走,这样容易绊倒人。由于平时训练有素,地震波一来,师生们井然有序。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用时1分38秒迅速安全冲到操场,按班级组织站好,全部安全无伤亡。

    防灾减灾教育既要明确其重要性,也要掌握方法。灾害教育不能止于讲上一两节课就算完成任务了,应当组织学生实地演练。发生地震时如何撤离,火灾发生时怎样逃生,遇到灾害性天气该怎么办,防护器具怎么使用,自救与互救是什么关系,都要在模拟条件下反复演练。这种训练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严要求,从严训练,来不得半点花架子。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城市应在每个学区内设一个模拟训练基地。

    在当前学校内防灾教育师资不够、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防灾减灾教育要借助社会力量。我们的军队、武警、医院有帮助学校开展这方面活动的经验和技术能力。笔者建议,学校的灾害教育、防灾训练要和体育课、军训结合起来搞,让学生在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之余,再学一点自救、互救的本领。自救、互救的能力本身就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首先要反应快、跑得快、会游泳、有力气,专业人士训练学生,坚持严格要求,一定能收到实效。

    最后,要强调的是,防灾教育决不能“因噎废食”。前一段时期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责任争议不断,学校不堪其扰。于是有的学校就取消了体育课中跳马、跳箱、垫上运动等容易出事故的项目,甚至有的学校还取消了春游乃至大课间活动。其实,这些活动与防灾教育、训练类似,都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教育内容,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这些教育相辅相成,才能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家长也应懂得安全教育、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支持学校开展安全防灾教育。(陈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