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死话题猝然降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8-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易茗 绘

    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诸如此类的人生问题不仅仅是哲学家思考的问题,也是孩子们常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当面临亲人死亡与生命消逝时。生命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失的重要课程。

    对很多家长而言,生命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人们普遍忌讳死亡、不了解死亡、对死亡避而不谈的心态,民间对死亡产生各种猜测和想象,更给死亡蒙上一层神秘而诡异的色彩。而在西方,人们持有“未知死焉知生”的观念,正如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所说:“‘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

    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生命的过程,学会正视死亡,逐渐树立正确对待死亡的态度;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深刻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增强时间观念,更好地安排和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生命教育有助于增强孩子对生命的敬畏感,建立健康的生命观,由珍爱人类生命延伸到珍爱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增进孩子对他人艰难处境感同身受,关注弱势群体,培养服务意识。

    如何看待死亡是人生的必答题

    儿子东东不到4岁时,他的爷爷因病去世了。几个月后,外婆带刚满4岁的东东去看病,去的时候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看完病刚出来,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噼里啪啦铺天盖地而来,祖孙二人只好在医院门口停留躲雨。

    突然,东东惊恐万分地对外婆说:“肯定是我爷爷在天上捣的鬼。”小嘴一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外婆赶忙把外孙抱在怀里,安慰他说:“东东不怕,这是阵雨,一会儿就会停的。”然后告诉他打雷闪电和刮风下雨都是自然现象,与爷爷没有任何关系。傍晚,我下班回到家里,外婆给我讲述了当天发生的事情,提醒我东东会不会从哪儿听到过类似的说法。

    东东早就从百科全书里学习过打雷、闪电、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怎么会把自然现象和去世的爷爷联想在一起呢?我想起东东奶奶曾按照本地习俗,陆陆续续把东东爷爷生前用过的东西,甚至包括书籍和信件拿到院子里通通烧掉。一次我远远在一旁听到了东东和奶奶的对话,奶奶告诉东东:“东西烧掉后爷爷在天上就可以接着用。”“人死了都要升天的。”“你要好好吃饭,不要生病,健康成长。爷爷在天上也会很高兴。”

    看来,我遇到了一个棘手而且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让我豁然开朗。他指出2—7岁的孩子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他们处于万物皆有生命的泛灵心理时期,常把人的意识动机和意向推及无生命的事物上。比如孩子可能会认为他们摔倒是因为人行道疯了,或者认为夜空中星星的闪烁是因为它们很开心。

    其次,他们持有人为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现象的发生是人为的或者人干预的。比如孩子可能会说刮风是因为有人在使劲地吹造成的,或者蓝天白云都是因为有人涂上了相应的颜料画出来的。

    再其次,他们处于前因果思维时期,表现出转换推理,不能理解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的真实关联性。转换推理指孩子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把两个完全独立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比如听到家里的宠物狗狗叫了一声,然后他搭的积木房子倒塌了。这个孩子就会总结出是因为狗叫,所以他的积木房子倒塌。

    通过皮亚杰理论来看东东的情况,很可能是他把“天上的爷爷”和“超人”联系在了一起。我应该向孩子教授一些关于生命的知识,及时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美国小学和家庭重视生命教育

    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时,我亲身体验到了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美国的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为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家长会在周末带孩子去保护动物协会给流浪狗和猫喂食、洗澡,也会带着孩子参与慈善组织为无家可归者发放食物和衣物。美国小学常常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关心老人,为老人提供读报、推轮椅散步、协助准备食物等各种服务,身体力行地帮助老人,理解耄耋之年的不易。

    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去临终关怀医院陪伴生命垂危的病人和老人。医生和护士会指导孩子们通过仪器上显示的数据,了解生命逝去的过程,甚至让孩子们去抚摸临终者由温热逐渐变得冰凉的手,体验生命终结的含义。他们会抓住这些特殊的生命时刻,教育孩子认识生命的宝贵,懂得珍爱生命和珍惜亲情。

    一天下午我去学校接东东放学,9岁的儿子一反常态,不顾一切地扑进我的怀里,一直用双手紧紧地箍着我的腰,边走边说:“妈妈,你要好好锻炼身体,活到100岁。”我疑惑地问:“怎么今天突然这样说呢?”东东回答:“我们今天去了临终关怀医院,病房里躺着生命垂危的病人,他们身体都不能动了。可是,眼里却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我心里非常同情他们。”东东说他们在医生指导下观摩记录生命指标的医疗仪器。“看着那些波浪线的起伏慢慢降低,最后变成了一根根水平线。医生告诉我们这个病人的生命已经终结。我们有几个女生都流泪了。”

    听了儿子的叙述,我觉得应该在此基础上提升儿子对死亡的认识。于是对他说,“妈妈一定接受儿子的建议,加强锻炼。不过,人是自然界的一员,新陈代谢和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规律。正如有花开就有花谢,有人出生就有人死亡。但是,上一代可以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也就是说东东身上就有爸爸妈妈的基因和细胞。所以,人类繁衍子孙后代,生生不息。”

    葬礼也是一种生命教育的形式,常常是大人带着孩子全家人一起参加。在美国期间,我们曾参加过一次葬礼,用东东的话来说:“美国和中国的葬礼简直太不一样,哀乐被轻松的夏威夷歌曲取代,花圈被美丽的各色鲜花取代,衣服由黑白色被华丽彩服取代。感觉不到悲伤气氛,也不见人哭得死去活来。”

    葬礼在西方被称为“生命的庆典”,是对生命的赞美和讴歌,是为逝者举办的最后一次聚会和道别。同时,也是为逝者总结其一生的贡献和历程,是一次最高规格的庆功会。上升到如此境界的葬礼,对逝者是人生的总结庆功,对生者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教育。生者会思考当自己离开人世时,希望亲朋好友同事在葬礼上数算自己的哪些往事和贡献,因此更加明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奋斗的方向。

    带孩子出席葬礼,一定会让他们对生命有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说实话,东东接触到西方生死观和现场教育后,确实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科学的看法。

    家庭的生命教育启蒙要尽量往前赶

    对孩子的生命教育需要从小抓起。既然死亡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家长就不该回避这个话题。与其让孩子遭遇丧亲之痛时的悲伤欲绝和不知所措,还不如提前给孩子们上好生命教育课。不要像我一样,在孩子产生了疑惑后才引起重视,家庭的生命教育启蒙要尽量往前赶,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走心的家长,认真备课。在孩子幼年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查找一些有关生命形成、生命周期以及生老病死等方面的资料,整理成通俗易懂、适合孩子的生命教育材料。或者是直接选购生命教育的优秀读本,每天晚上花上半小时,和孩子一起学习生命教育知识。

    在孩子对生命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建议家长用浅显生动的实例告诉孩子,人是大自然的一员,就如同任何生物一样,都会经历各自的生命周期。地球上有崭新生命的诞生,就会有衰老生命的消逝。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教育的实例不胜枚举。我们可以带孩子从大自然中学习,体会春夏秋冬的更替,感受花开花谢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向美国家长学习,带孩子去探望生病的亲人,甚至参加葬礼。通过现场教学,把书本上学到的生命教育知识落地内化,让孩子明白那些书中的描述不仅仅存在于理论层面,而是在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事情。

    时下我国大力提倡国学启蒙,建议家长可以把国学经典引入生命教育,比如《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孩子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孝顺父母的开始。还可以借助《论语·为政》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介绍生命的不同阶段。(作者:贾琼,单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