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一种样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8-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些年来,经常听到或看到中小学校长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总体感觉这些理念与改革举措文化底蕴不足、中国特色不鲜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提出的“率性教育”,则令人对基于本土文化的教育实践创新有了新的期冀。

    于伟本身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就是“教育现代性的本土生长”。他几十年的学术梦想也是有志于突破教育改革的“文化偏见”,克服对国外教育尤其是西方教育理论亦步亦趋的痼疾。他主要聚焦研究的是三个基本问题:一是通过对现代性与教育的哲学研究,着重探究中国教育发展的“现代性境遇”;二是通过对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化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着重阐明现代性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土性自觉”;三是通过对以儿童与教师为本的“率性教育”研究,探索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本土化道路”。这三个基本研究中,前两个问题是理论研究,而后一个问题则着眼于将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改进基础教育实践。

    中国有悠久的教育文化传统、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育智慧,支撑着并引导着中华文明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做好中国教育文化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工作,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于伟提出并践行“率性教育”理念,就是这种创造性继承和发展的一个尝试。“率性教育”的思想源泉来自《中庸》,但它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是浮躁的“功利主义”,而是融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自然性与社会性、个性与共性为一炉的实践哲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提出和践行的“率性教育”,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未来学校的存在样态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它基于现代生物学、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最新成果,对其进行了小心的求证,抱有对解放儿童、发展儿童、成就儿童的坚定信念与价值担当。在该校,“率性教育”的理念已经生根开花,并结出五彩斑斓的果实,体现在课程、教学、教材、活动、评价、环境等方方面面。如今,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发展社会性,就像空气一样充盈在学校的每一个教育空间。(作者石中英,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明远教育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