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企合作服务“大健康、大医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8-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学城平安北路8号
电话:0851-28776222(招生就业处)
网址:http://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2016年10月国家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既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良药”,坐落于药材圣地贵州省的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建设,根据“健康贵州”的战略规划,紧紧抓住“大健康、大医药”的发展机遇,主动创新校院(企)合作机制,确定了“校院合作、医教结合、以医助教、以教促医、医教相长”的总体发展战略,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主线,全心全意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企合作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平台,切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宝贵财富,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深化教学改革,校院(企)合作“二三四”办学特色形成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不忘初心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了“立足贵州、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从服务大健康事业发展的高度来思考、推进和落实工作,积极适应大健康、大医药的需求,筑牢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夯实大健康产业发展人才基础,形成了“三个坚持”的“二三四”的办学特色。

    坚持医教协同、校企合作的两大优势,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师带徒”模式应用于与企业、医院的合作办学中,为学生指定企业车间见习带教教师和临床实习“一对一”带教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将操作技巧、实践方法和医学理念、临床经验传导给学生。

    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定位,面向农村培养乡村卫生服务人才,面向社区培养医疗和养老护理人才,面向大医药、大健康需求培养技能型产业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重点向基层医疗、养老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倾斜,精准培养合作单位需要的医学人才,充分凸显办学特色。

    坚持“四个突出”,突出“基础 特色 技能 应用”。优化学科设置,凸显专业优势,在中医药、康复、养老护理等专业形成品牌特色。突出实践,严把培养关,确保“用得上”;突出职业道德,严把医德关,确保“留得住”,开辟与综合类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校院(企)合作,加强教学基地建设

    近年来,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红花岗区人民医院、贵州航天医院、上海和孝养老服务集团、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共有实习点140余家,覆盖所有医药类专业。其中医院82家,三甲医院25家;企业31家;疾控中心及卫监所30家。通过校院(企)合作,夯实大健康产业人才基础,创新医药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形成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加强教学医院(企业)基地建设。学校与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和江津区中医院合作,建立教学医院,学生被纳入医院整体管理和培训。药学专业学生在遵义、贵阳、上海等数十家企业实习顶岗,做到病房里有学校,医院、药企有课堂,实现了从学校到院企,从仿真岗位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加强定向培养基地建设。学校与上海和孝养老服务集团实行合作育人及定向培养人才;与上海太平洋保险养老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订单式”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协议;与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共建“一树店长班”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建设了一批定向培养的教育基地。

    加强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学校同遵义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携手合作,共建了情景化、职场化、开放性、体验式的康复教学实训基地,首创“教+学+做+服务”四能叠加实训教学模式。目前学校已建好校企合作项目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基地、省级中医开放式实训基地、职业教育针灸推拿实训基地和康复实训中心。学校正与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临床开放实训基地,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拟实训室,与深圳龙华区卫监所共建实训基地。

    校(政)院(企)合作,加强科研基地建设

    学校以医药科学研究为抓手,形成了科研、教育、生产结合,研究开发与生产结合的科研机制。目前拥有省科技部门评定的省级实验用兔养殖基地1所,省中医药管理部门评定的中药生药学II级实验室1所,遵义市科技部门评定的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实验室1所,市校共建病理诊断实验中心1所,法医司法鉴定所1所。

    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协同发展,在校院(企)合作中重点建设一批科研基地。与正安县政府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中医药科普科研示范基地建设、传承教育基地建设、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建设创新转化体系、人才培养和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开展合作。

    以校院(企)合作项目推动学校科研水平提升,助力科学研究。与上海两所高校合作建设贵州省级中药民族药重点实验室(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省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成果转化分中心),依托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学校教师与科研人员共同协作,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校院(企)合作,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合作单位资源优势,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实施“走出去”,采取访问学习、业务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专任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协议,在专业建设、教师培训、科研课题等方面给予对口帮扶,先后选送了30余名骨干教师脱产学习,提高现有教师队伍 “双师”素质。学校与重庆三立公司合作,先后有240余名新进教师和新任干部接受培训,切实贯彻国家领导人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另一方面坚持“引进来”,从合作单位引进有工作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先后聘请40多名院校(企)专家到校授课,聘请100余名临床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做指导教师;与遵义“沁春堂”国医馆合作,聘请9名遵义名老中医为学校特聘教授,带教师学徒,进课堂讲学,提高师生实操能力。

    校院(企)合作,为地方经济服务

    高校的发展要坚持立足本地、本区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当地人民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学校始终不忘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立足贵州、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实施面向“农村、社区、产业”全方位发展的战略。

    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科技生产力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快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扎实服务。实验用兔养殖基地向全省大中专学校、医院及科研机构提供实验用兔,填补贵州省无教学科研用兔生产基地的空白;第五职业技能鉴定站为社会提供14个岗位的鉴定;近五年法医司法鉴定所鉴定3000多例个案,病理中心鉴定5000例个案,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平台。

    依托合作基地培养综合型基层卫生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学校积极创新校院(企)合作模式,满足社会大健康、大医药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医药卫生人才。同时与基层社区医院、地方医药企业开展长期合作,提供培训或咨询服务。近五年累计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才5000多人次,养老护理员1500名,保安人员及消防人员急救知识培训400多人次,药农培训1000余人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00余项。

    校院(企)合作,畅通就业渠道

    面对社会大背景、大时代的变革,学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在医疗卫生行业、大健康产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开展深度调研,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了学生顶岗实习、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合作模式。

    首先打牢学生知识和技能基础,提升人才整体质量。学校立足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和大健康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进入合作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医院管理,接受企业、医院教师手把手教学,和正式员工同劳动、同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毕业生与就业直接接轨。

    其次与合作单位建立人才输送长效机制。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英国知山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签订护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太平洋养老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订单式”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协议;与62家省内外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院合作关系。

    学校建校60年来,培养6万多名毕业生,夯实了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基础,筑牢了贵州省基层卫生服务网底。近几年,每年毕业生超过4000人,就业率在95%以上,70%的毕业生活跃在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以上。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索和完善校院政(企)合作模式,率先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本科办学模式,为创办“应用技术型高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贵州省“大健康、大医药”战略以及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出贡献。(范奇元)

上一篇:未来学校的一种样态     下一篇:永兴岛上助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