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开学日特别报道
9月1日,北京第十八中学初一(1)班,32名新生坐在教室里等待自己上学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和一本同样崭新的历史教科书。
这是一本“热乎乎”的教材。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在全国学校投入使用。
上课铃响,北京第十八中学历史教师薛秀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一个宏大的问题:“历史是什么?”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历史就是我们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下面的学生叽叽喳喳讨论了起来。
“的确,历史好像就在我们身边,打开电视,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跟历史打交道。”薛秀娟滚动鼠标,电子白板上出现了近期热播的历史穿越剧的剧照。
“太搞笑了吧,玉米明朝才传入中国。”在一张剧照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为果腹掰路边的玉米吃,“历史爱好者”许靖德同学立刻指出了其中的硬伤。“让一根玉米穿越了千年的电视剧,似乎离真实的历史也远了点。”薛秀娟不罢休,继续发问,“历史是什么?”
“这本教材就在回答大家的困惑。”薛秀娟举起新教材,告诉大家。
翻开新教材,薛秀娟有新鲜的扑面感。“跟以前注重专题的结构方式不同,它更注重时间逻辑,能够直观看到每个历史时期以及每个时期阶段特征,让学生形成了完整的历史观。”
“好看,过瘾,易读。”许靖德花了一天时间将教材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一遍通读下来,他发现自己对中国古代历史竟然有了一个模糊但直观的印象。
许靖德是个历史迷,但小学没有历史课,他就翻箱倒柜找出爷爷上学时的历史书,“全是字,看得想睡觉”。新编历史教材却给了他不一样的体验,用他自己的话说,来到了图文并茂的“读图时代”。他举例说:“以前老是听说蓝田人、元谋人、北京人,但脑子里却完全没概念,现在的课本里有一张各人种的特征和分布图,一下子就直观立体起来了。”
在课堂上,许靖德讲起了自己遇到的一个困惑,朱元璋的马皇后有没有裹脚的传闻一直困扰着他,在网上搜索一通后,真真假假的信息让他更无法确认了。
薛秀娟说:“这实际上就是新教材的要求,要用唯物史观去看待历史,不盲从不轻信,凡事多求证,通过这种联系、比较、分析,去重新理解历史,而不再是‘尽信书’。”
课堂上,有学生问,“中国近现代史充满了屈辱,为什么我们还要学?”“我们将伤疤一次又一次地撕开,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薛秀娟告诉学生,中华骄傲里,不仅有四大发明,还有那些为了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先辈和革命实践。
一堂45分钟的历史导言课,“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们每人都有了一个答案。下课铃响,讨论热度并没有消散。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写得非常棒!”张晖说。“可是远古传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另一名学生提出质疑。“但是远古传说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碰巧的是,这一次“争鸣”就是历史新编教材第三课的课后活动——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是新编历史教材的一个新特点。”薛秀娟说,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和理解,课后不再强化机械记忆的练习,不再引导学生死背书,而是依靠课后活动,如赏析、分辨、综合、比较等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和提升认识。本报北京9月1日电(本报记者 刘博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