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控辍保学目标要精准发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落实控辍保学目标,不仅是对国务院《通知》的贯彻,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公平承诺的践行。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要求进一步防控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通知》强调,要加强控辍保学监测,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

    《通知》将辍学的主要原因归为三类,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一是提高质量控辍,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二是落实扶贫控辍,避免因贫失学辍学;三是强化保障控辍,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由于“三避免”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原因有着精准的归纳总结,提质、扶贫、保障三措施自然就有了很强针对性。而各地甚至各学校在《通知》的指导下,应当更加深入地分析本地本学区辍学原因,用更加精准的措施对症下药,确保目标落实。

    事实上,在辍学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往往这三个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必须找到本地本学区的具体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措施。比如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的情况,可能是区域性的上学远问题,也可能是个体性或者部分群体的上学远问题;可能是学校基础设施无法承载更多的学生上学,也可能是因为教师不足、临聘教师能力水平有限无法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可能是教学点的设置不太科学,也可能是当地教育部门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太苛刻。相对来说,因贫辍学失学的情况就比较简单一些,根据当地精准扶贫摸底调查就可以知道贫困的原因所在。

    一般来说,无论是因贫失学辍学、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还是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都可能同时存在“读书无用”“打工挣钱养家”等社会氛围的影响。而在边远贫困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普遍。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孩子可能很小就要承担家庭的部分责任,到了一定年龄就将成为家庭的顶梁柱。许多负面因素的综合,使得辍学现象一直无法彻底根治。更加准确细致地分析研究本地本学区的辍学情况,才能为系统解决问题打开思路。

    《通知》对坚持依法控辍、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作了重要安排。比如要求政府要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补短板、控底线,完善行政督促复学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用人单位不得违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配合做好劝返复学工作。这些要求和提出的措施,均说明了抓好控辍保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可以一劳永逸。近日四川凉山“格斗孤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辍学的适龄儿童得以回归课堂,也正说明了各方联动对控辍的重要作用。

    在精准摸清本地本学区辍学原因的基础上,各地自当按照《通知》要求,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解决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的问题时,分别情况从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丰富农村学校教育方式等方面,有侧重地抓好落实;在解决因贫失学辍学的问题时,要与当地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进行对接,做好兜底保障,保证适龄儿童不因贫失学辍学;在解决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的问题时,除了按照《通知》所列措施进行落实外,还要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农民工务工潮实际,拿出真正有爱心和管用的机制,保障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需求。

    落实控辍保学目标,不仅仅是对国务院《通知》的贯彻,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公平承诺的践行。《通知》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各地如何进行落实,既显对政令的执行力,更见对群众的公仆心。

    (作者廖德凯,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