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走在前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以实现产学良性互动为出发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是明确9项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将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和投保经费统一纳入公用经费补助范围,将校企合作项目收费标准浮动幅度由不超过20%提高到30%等。二是建立校企对话制度,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与山东省职业院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三是按照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思路,试点培养现代学徒8000余名。四是组建9个省级职教集团和137个市级职教集团,遴选120个左右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项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五、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

    一是将职业院校规范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出台《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建立规范办学行为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出台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将中职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免除所有中职学校在校生学费。出台高职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推动高职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2017年达到1.2万元。三是推动每县(市)建设1所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实施100所示范校、优质特色校建设工程,建设了25所省技能型高职特色名校,启动了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

    六、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推进多元化办学

    一是通过财政奖补、选派公办教师支教、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二是出台办法,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推动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教师社会保障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样待遇。三是启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四是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全省所有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及技能名校结对帮扶民办职业院校。

    七、以加强市域统筹为切入点,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一是将省属中职学校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设区市、实现属地管理,推动各市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二是以设区市为主集中建设20个左右大型公共实训中心,以共享实训资源。三是将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市域科学发展政绩考核,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建立职业教育重要事项政府部门立项督查制度,推动地方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抓住关键环节破解大班额难题

    山东省高度重视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2015年9月,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省办公机构印发《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强调要求坚持“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大班额难题。

    一、“一县一策”编制专项规划

    坚持一县一策,逐县编制专项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各地坚持市域统筹,以县(市、区)为主,一县(市、区)一策的原则,逐市、县(市、区)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与实施方案。根据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下的人口变动趋势测算出需要防止大班额增量所增加的学位数、班数、学校数和教职工需求数,编制确定2015—2017年城镇改扩建、新建学校规划清单及教职工、资金需求情况,列明解决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至2017年底,山东省将投资1200亿元以上,新建、改扩建普通中小学校3000所左右,聘任11万名教职工,预计可以新增约254万个中小学学位。

    二、着力解决“人”的问题

    省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坚持“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破解编制天花板、补充优秀师资。一是对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结合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充分挖潜提升现有教师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二是规定退一补一、有编即补。三是对于编制资源仍然不足的,进行市域统筹。四是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县(市、区),根据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五是充分考虑中小学实际,调整完善编制标准。对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学校,按班师比核编;对承担教学改革任务较重或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按不超5%的比例适当增编。六是鼓励各地通过“教师同工同酬、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编制外聘用部分教师。

    三、着力解决“地”的问题

    一是需要新增用地指标的,由省、市、县三级统筹保障解决。省级层面首先单列,2016年,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单列新增用地指标两万亩。二是在编制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挖潜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三是支持通过梯次补位办学、盘活闲置废弃教育用地等方式,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优先满足城镇中小学发展需要。四是在保证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余的用地指标可以调剂使用,产生的收益用于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五是规定凡违反规划在配建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上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依法追责,由城乡规划执法部门责令其自行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学配套建设。

    四、着力解决“钱”的问题

    一是加强财政投入。2015—2017年,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20亿元以上,用于奖补各地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各市、县(市、区)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二是协调部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金融服务。三是鼓励各地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小学。四是对所有中小学配套建设项目,免收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收或免收11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可降低建设成本15%左右。

    五、健全机制强力推进

    建立领导机制。确定解决大班额问题为政府部门“一把手”工程。省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同志负总责,市、县(市、区)层面,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

    健全推进机制。市、县(市、区)政府部门分别设立解决大班额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教育、财政、国土、编制、人社、发改、住建、金融等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研究协商推进事宜。

    健全督查机制。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纳入省政府部门重点督查内容,每半年开展一次政府部门专项督查,督查直接面向县(市、区),督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了网上信息工作平台,实时监控各市、各县(市、区)、各项目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月通报工作制度,每月通过调取网上工作平台数据对各市主要工作指标及排名进行通报。

    健全考核机制。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纳入对各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价各级政府部门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六、建立长效监测机制,确保不出现新的大班额问题

    截至2017年9月底,山东各地已累计完成投资1073.9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427所,新增中小学教学班4.12万个,新增中小学学位189.19万个,解决大班额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防止不出现新的大班额问题,省政府部门组织,教育、发改、国土、财政、编制、人社等部门积极配合,编制2018—2020年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工作规划,建立大班额问题的长效防控机制。同时,建立班额监测监控机制,利用学籍系统平台,每月公布各地班额情况信息。购买第三方服务,随机监测各地班额化解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各地、各学校班额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让群众感受到中小学班额化解的成效,尽早让学生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里学习。

    办有温度的教育

    “方寸之间,美好生活。”图为济南市阳光100小学下午“四点半课堂”“大手牵小手,传承民族文化一起走”课堂活动一角。

    今年9月14日,山东省济南市教育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有温度的济南教育。”“有温度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又健康地成长,切实提升学生、家长的获得感和社会满意度。”济南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简言之,就是眼中有人、心中有爱。”

    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济南市用“儿童视角”关爱儿童,开展“零起点”教学,杜绝拔苗助长,用选修课解决假期辅导难题,有开心农场,有“悦读书吧”,食堂饭菜也可以“私人订制”,还有让家长安心的课后“四点半课堂”,温暖学生和家长的心灵。

    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制度设计

    2014年,山东省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就加强和规范中小学编制管理进行了全面制度设计。2016年出台“山东省办公机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编制管理政策措施。同年4月,省政府部门举办专题研讨班,各地分管市长,教育、编制、人社、发展规划、国土资源、住建部门负责人参加,把落实中小学编制政策作为研讨专题,由省教育部门和省编办负责同志进行政策解读和培训辅导。

    一、创新编制管理,多渠道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一是加强市域内教师编制调配力度。对编制总量达不到规定标准总量的县(市、区),可在县域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用于补充中小学教师,县域内难以调剂的,可在地市级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二是建立农村教师机动编制。以县为单位,按不超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5%的比例核定教师机动编制,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学科教师。目前,全省落实农村机动编制政策,已核增编制1.2万个。三是按班师比核定小规模学校教职工编制。对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小学、初中分别按照每教学班配备2.4名、3.7名核定教职工编制。四是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

    二、加强县域交流,促进县域师资均衡配置

    一是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县管校聘”制度。二是自2016年起,县域内中小学教师交流,不再申报用编进人计划。三是现有教职工超出规定编制的,管理、教学辅助和工勤人员超过规定比例的,予以调配分流。四是强化学区内教师资源统筹配置,学区内教师可统筹安排使用,实行短缺学科教师走教,实现学区优质师资共享。

    三、强化督查监管,严格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2016年1月,山东省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教师管理逐校专项清查工作,对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以各种形式“吃空饷”,管理部门与中小学校混编混岗占用教职工编制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