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0-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晚,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即将在杭州开幕。这是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首次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盛会,既是对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次全面检验。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体育工作的指示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把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运会开幕前会见了全国群众体育和体育系统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代表及全运会群众比赛获奖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深刻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提出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战略思想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一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要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李克强总理重视体育工作,强调要促进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会前,我们考察了西湖区和保俶塔实验学校体育工作,现场观看了校园大课间活动和游泳训练。刚才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汇报了工作进展,七位地方和学校的同志介绍了经验,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他指出,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少了体育,就谈不上全面发展;忽视体育,立德树人就会流于形式。学校体育既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校体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学校体育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确立了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2016年国办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思路、政策任务和工作机制。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完善标准建设,规范工作开展,引领质量提升。围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等制定管理规范,把学校体育办学条件纳入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督导检查,办学条件、质量控制、绩效评价等有了制度依据。学校体育实现了“六纳入”,即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教育改革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是学校体育条件保障更加坚实。各地在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建设中,加大体育教学设备器材配置、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16年底,全国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为75%,体育器械达标80.2%;中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超过85%,体育器械达标90%左右。各地各校按照《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要求加强管理,有效化解风险,促进安全有序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全国有中小学体育教师58.5万人,与2012年相比,新增中小学体育教师7.5万人,推动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富有成效。过去5年来,阳光体育运动普遍开展,课外锻炼实效持续改善,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各地各校从实际出发,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主要体现在:坚持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各级党委、政府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自觉行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考核评价。江苏省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纳入对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指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53亿多元发展足球,探索了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路径。牢固树立体育育人理念。浙江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体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浙江大学推动体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体育优先发展。河南省郑州市金桥学校在发展校园足球中彰显育人功能。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北京市、河南省、山东省潍坊市等地把体育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并大幅提高分值。南开大学为学生颁发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同等重要的体质健康证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上海市实施学校体育项目化教学改革,发挥学校体育的多元育人功能。河南省把每天两个大课间锻炼作为制度在全省推广。青海省推广学校体育“一校一品”模式,实现学校体育面向人才的目标。云南省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形成了课余训练竞赛体系。山东省青岛市以校园足球带动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和帆船、冰雪等特色项目普及。甘肃省兰州市以学校重点、传统和特色体育项目为抓手,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搞活动、校校有特色”的格局。北京市海淀区以校园足球和冰雪运动为特色,引领学校体育多元发展。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总的来看,学校体育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为全民体育奠定了坚实基础。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指标稳步上升,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指标止“跌”回升、稳中向好。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1.3%、优良率达29.9%。

    四是校园足球引领作用得到发挥。继2014年召开首次青少年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后,2015年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校园足球进入发展快车道,软硬件建设水平稳步提高。设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扶持资金,3年累计投入6.48亿元。国家级和省级教育部门共培训20余万名校园足球师资、裁判、教练和管理人员,累计选派1282名师生到足球发达国家进修学习。以点带面拓展推广范围,全国共认定和命名超过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2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12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以赛促练提升实效,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制度,构建“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可以说,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局良好、形势喜人。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访德期间,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观看中德青少年校园足球友谊赛,小球员们的出色球技和昂扬风貌赢得了总书记的高度赞扬。校园足球的示范带动作用成效明显,并辐射到校园篮球、排球等项目中,校园足球服务立德树人、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和奠基中国足球事业的作用正在显现。

    五是各级各界支持学校体育氛围更加浓厚。经过多年普及,“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天天锻炼、人人健康”“体质强、做栋梁”等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自觉行动,各地积极出台学校体育行动计划和促进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很多企业、新型社会组织和体育机构以提供产品服务和赞助资金等方式,支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项目和师资建设。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社会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共享资源的新机制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员志愿服务学校体育,营造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立足大局,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自觉服务于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二是坚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学校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促进科学发展,努力构建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体制机制。四是坚持依法保障,把学校体育治理纳入依法治教之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学校体育治理法治化水平。五是坚持凝聚合力,建立健全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准确把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要求,切实提高责任感紧迫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无论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群众多元多样的体育需求,还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都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把握新要求、直面新挑战,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一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定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既出现了不少“显忧”,又存在着不少“隐忧”,身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心理疾病易发高发。比如,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还呈逐年增加趋势;“三高”等慢性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学校体育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要从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高度,把握学校体育工作的更高要求。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将体育事业与国运兴衰的关联提升到新的高度,既是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彰显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现在,参与体育、促进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体育健身所体现的健康生活方式受到人们的认可,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5%左右,但运动理念和方法不科学、场地设施建设不配套等也制约着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学校体育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劲。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质量,为孩子们培养受用终身的运动技能和健康习惯,也为竞技体育发展培育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