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惠民 一所品牌职校的办学情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泸州建筑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泸州建校),原名四川省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一所仅有34年办学历史的县级农村职业学校,却接连培养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丹枫、中国建筑工程质量大奖“鲁班奖”获得者任礼大、全国优秀创业青年陈登树、中国纺织贸易前三甲的何锡辉、中国服务业协会秘书长杨东平等一大批成才典范;多次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赛区选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国家职业教育督导团、国家副总督学、住建部门领导、民政部门党组成员等先后到校给予很高评价,不仅带动区域脱贫致富,助推泸州建筑业加速跑,更是助力“泸州建工”品牌跻身四川省第二!

    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成就,如磁石般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吸引着我们走进学校,探寻这所农村职校的“成长秘密”。

    抢抓机遇,创建国家级别示范校

    泸州建校创办于1983年,是一所以培养多层次建筑人才为主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重点,第三批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

    走在学校花园式的校园中,虽已是深冬季节,但和谐、文明、友善的校园氛围和师生们昂扬的精气神,如冬日暖阳,让人格外振奋。景观石上,“德育为先、技能为魂、服务为本、惠及民生”的办学理念熠熠生辉;工程训练中心楼上,镌刻着“长技能、宽基础、高素质”的育人目标,充分彰显出学校“质量、发展并重”的主旋律。

    2013年,泸州建校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项目,这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提升。

    谈及两年的建设历程,校长张永鸿直言:“辛苦,但值得。”

    简单5个字,道出了学校赤诚的办学情怀与不懈的价值追求。

    校长示范思想,教师示范课改,学生示范能力。泸州建校的示范校推进策略立意高远,充满着教育的睿智。

    立项以来,学校从顶层设计抓起,以“长宽高”理念和工匠精神为思想引领,以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机械加工技术三大品牌专业为重点,一方面,投资上千万元提升校内实训教学基础能力,以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新建了70多个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探索出了一条“依托企业建专业、建好专业兴产业”的产教融合之路,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创新构建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六结合一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5+2+1”课程体系,并深入开展了“项目教学、工作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的两项教学成果分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科研课题《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为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撑。计算机应用专业创新构建了“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作品和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和创收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学校数字资源平台、云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开展微课程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的尝试,取得显著成效。

    质量是硬道理。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学生参加泸州市中职技能比赛获奖数量和等次均居泸州首位。2014年5月10日,泸州建校以中职学校身份参加四川省高职院校工程造价基本技能大赛,参赛成绩全面超越6所高职院校,创造了该项赛事的奇迹;同年7月21日,学校代表四川省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获得全国第13名;2015年参加全国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超过31所高校并获优秀奖;2016年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建筑BIM算量大赛获三等奖,成绩超过22所高职;2017年参加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四项总成绩位列74名,超越全国38所高校。

    服务地方,退役士兵培训铸品牌

    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是泸州建校的一张“金名片”,在全国都享有知名度,2014年10月30日,学校作为全国中职学校仅有的代表在江苏扬州全国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民政部门优抚安置机构负责人领导评价泸州建校退役士兵培训“可敬、可学、可推广”。

    “给予退役士兵们有效的就业、创业帮助,是我们兴学惠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光荣。”张永鸿表示,“泸县是全国双拥模范县,加之我们做得早、做得用心,所以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随着对学校了解的不断深入,一个“培训成体系、专业有优势、就业有支撑、创业有保障、成才有典型”的退役士兵培训品牌建设路径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

    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继续发展有基础。学校构建了退役士兵“依托一个平台,开发一套教材,建设一支队伍,深化一种机制”的科学体系。依托学校成熟的“示范校”办学平台,结合退役士兵文化基础、后续发展要求,开发了一套实用性培训教材,开创了退役士兵培训教材开发先河。

    专业建设上,学校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选择实用性高、适应性强、后续发展好的专业、项目开展培训,确立了工程测量、建筑CAD、建筑装饰、楼宇智能化、机械加工、电工电器等8个技能培训专项,并大力推行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模式,满足学员不同层次需求。

    就业服务上,学校将退役士兵培训纳入自身的就业服务网络,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建立了“培训—就业—跟踪—反馈”机制,与泸州市建筑业协会、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中六集团公司、泸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等近百家知名优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举办退役士兵培训专场双选会近100场,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培训10个,联系就业岗位上千个。

    作为四川省“SYB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泸州建校还将退役士兵培训与“SYB创业”培训对接,开拓创业思维,引领自主创业。此外,学校还对退役士兵开设学历教育,经过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可获得中专文凭及岗位证书等,80%以上退役士兵参加了成人高考,获取大专文凭,有力地增强退役士兵培训创业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建校在退役士兵中建立党支部1个、团支部2个,并通过“退役士兵俱乐部”等形式,鼓励士兵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地方、提升能力。

    经过泸州建校培训、学历提升的退役士兵就业走俏,成为了企业的“抢手货”,实现了创业、全部就业。从学校走出去的退役士兵邓先建、陈林平、刘洋、杨福友、肖磊等相继被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录取;关华桂、张钧涛等人现已成为公司管理骨干;张建等人经过SYB创业培训成功自主创业,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人生的腾飞。

    产教融合,集团办学惠民生

    泸县是国家建筑劳务输出大县,泸州是建筑业大市,常年有50万从业人员,建筑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人才需求。如何把建筑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泸州建校显示了职业学校的担当。

    2013年起,泸州建校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资源,牵头组建了酒城建筑职教集团,吸收理事单位76家,成员单位横跨川、滇、黔、渝等省市。

    学校通过集团化运作将人才培养融入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泸州建工集团、四川翔庄建司、远航建司等建筑企业合作,组建冠名班、订单培养班20多个,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培育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了“职业人才校企共育、重点专业校企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培、办学成果校企共享”的“四共”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建立了行业需求引导、学校自主调适、专家论证指导、定期评估优化的产教对接制度”,泸县建工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还把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4个专业列为对接泸州支柱产业发展的重点专业,强化与市建工部门和科协建筑专委会的合作,实现了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在走访中,笔者还了解到,学校坚持主动服务企业,和市、县建工部门下属建筑公司合作,培训建筑行业急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开展了安全、质监、造价、测量等专题培训班12个,高级品牌工培训26期,年均培训各类人员近5000人(次),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如今,泸州建校牵头组建的集团已成为在川南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校企合作联盟,形成了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的“多赢”局面,被誉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泸州建校模式”。

    在泸州建校的推动下,泸州建筑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的30万人,达到了2016年的50万人,2016年泸州的建筑总产值达760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成都。截至目前,泸州市共有建筑施工企业707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44家,推动了泸州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加速迈进。

    2016年5月,泸州建校入选教育部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全国共27所),开展为期3年的教学诊断与改革试点工作,学校内涵发展纳入“全国体系”。

    透过“泸州建校模式”,我们看见,这所品牌职业学校赤诚的教育情怀正化为蓬勃的教育力量,发挥着辐射、引领、示范的作用,为建设和谐美丽新泸州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贡献着敢于担当、改革创新的“职教智慧”。

    (莫道江 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