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成为会写作的大学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7年12月12日,首届“钓鱼城”全球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暨创意写作周拉开序幕,毕飞宇、程永新、朱燕玲、张莉、魏微等众多当今文坛重量级人物齐聚三江之城——重庆市合川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这所大学被创意写作“占领”。 

    一时之间,合川成了文学的海洋。人们谈论文学、谈论着合川、讨论着这座小城发生的一切。为什么这里能够积聚这么多的作家?创意写作又是什么?

    确定目标 培养普通人的写作能力

    近年来,“创意写作”四个字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国内诸如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等都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围绕“作家究竟能不能培养”“写作能不能教,如何教”的问题,学界进行了反复讨论。然而,对于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而言,“创意写作”早已不仅仅停留在讨论层面,几年时间里,三江之城合川已经会聚了一个优秀的创意写作教师团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付出,践行着一条教育创新之路。

    创意写作学院的创立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几年之前,移通学院董事长彭鸿斌博士偶然间在学校网站读到了一篇新闻稿。短短的一则新闻稿全是空话套话,“都快看吐了”。他痛感当下大学生写作能力的缺失,授意作家丁伯慧领衔创办当时的创意写作中心。当国内学界和媒体争论“作家能不能培养”的时候,移通学院率先确定了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会写作的大学生,培养普通人的写作能力。这在全国的大学中是仅有的。

    有的学生会困惑,作为理科生,学习写作有那么重要吗?

    其实,这个培养目标根植于移通学院的办学理念。移通学院虽然是一所工科学校,但学校给自己的定位是:信息产业商学院。在这里,学生们不仅仅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人文学科的学识。

    在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进行教学创意写作可以说是一大难题。首先就面临着教材问题。当时,院长丁伯慧感觉没有适合教学的好教材。他们决定,由自己撰写教材。结合着教学经验,一边教一边写,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创意写作》教材的撰写。丁伯慧说,这本教材编好不仅被一些的高校选为写作教材,还被一些写作培训机构选为必读物。

    经过几年的发展,创意写作中心发展成为了创意写作学院,已经开设了包括“创意写作”“创意写作思维训练”“经典演讲”“修辞与论理”等一系列公共必修课。目前,创意写作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品牌,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学习。

    独占鳌头 打造专业的作家团队

    作家进高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在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作家,其数量之多,委实出人意料。他们的写作领域涵盖了严肃文学、儿童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和纪实文学等领域。纵观全国其他高校开设的创意写作班,这样的“豪华配置”无疑属于大手笔。

    从作家到教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些作家们能够适应教学岗位吗? 

    来自新疆的女作家毕然是这一切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她出版了大量书籍;作为老师,她在移通积累了大量一线教学经验。回忆起几年的教学经验,毕然老师说:“从作家转换为教师身份,期间有着很多的感触,所谓教学相长,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其实对于教师本身也同样是一种学习、矫正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拥有20余年新闻工作经历的徐庶老师是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今年他选择来到移通创意写作学院,从一名诗人、媒体从业者转变为高校教师。

    对于自己身份的转变,徐老师充满信心。他说:“来移通学院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如何将丰富的文学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激发移通学子写作兴趣,甚至培养一批作家,这是一个新课题。”

    徐庶认为,在高校开展创意写作是一件既有益于文学,也有益于教育的大事。在教学过程中,他特别注重培养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他坦言为了准备好教学课件,有时候也会熬夜到凌晨,批改作业也要占据大量的时间。

    “当老师之前,诗歌是我的作品,当老师之后,学生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成了我的作品。”徐庶老师如此说道。徐庶老师在讲台内外都是个充满激情的人,讲话之间,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

    除了像毕然、徐庶这样的著名作家,移通学院还有3位年轻的90后作家,他们的存在为这个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知名青春文学作家潘云贵就是其中一员,他是首位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90后得主,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和长篇小说。

    在校园里,潘云贵老师有着众多的学生粉丝。很多新生在高中阶段就读过潘云贵的小说和散文,在大学里能够“偶遇”高中时代的偶像往往让他们激动不已,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向他要求签名和合影。明星级别的待遇也让潘云贵感到了某种压力,对他而言,虽然已经出版了八部作品,但是教书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行当”。

    对于创意写作,潘云贵说:“以往写作的时候,更多的是凭借着自己对文学的敏感和直觉,并没有反思过创作过程。借着教授‘创意写作’这门课,我和学生们一起,从人物、语言、心理、结构、矛盾各个方面对写作进行了系统又彻底的研究。这个过程有时候会有一些痛苦,但总体来说受益匪浅。”

    创意写作学院院长丁伯慧表示,作家队伍的建设,是逐渐发展完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有各种各样的写作需求,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网络文学,考虑到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一种倾向,我们专门聘请了从事网络文学的作家。”

    “现在,相对于自己发表和出版作品,更让人觉得欣慰的还是看到孩子们的作品。”丁伯慧不止一次地表示,“发现那些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才华,并帮助他们让自己的才华肆意生长,是我们每位老师感到更开心的事。”

    将创意写作中国化、本土化

    两年前的一天,夜里十点多钟,丁伯慧正在书房里看书,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

    当时,从电话中传来的是毕然老师的声音:“院长,你猜,我和学生们现在在哪里?”没有等丁伯慧反应过来,电话里传来了学生们欢呼雀跃的声音。

    原来,这是毕然老师带领学生们在山里采风。他们正在搜集散落在合川广袤乡间的民谣。写作,最终是要走向实践的。

    这是创意写作学院开拓的一条新路:以实践为核心的创意写作发展之路。

    在多方研究之后,他们终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这就是《钓鱼城文丛》图书项目。每个作家老师将带领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个图书写作项目。整个项目,都由学生们组织参与完成。学生们必须实地采风,自己创作,并在作家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整套书的创作和出版。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老师们在幕后。

    可以说,这样的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大胆的。

    最初,能不能完成这个项目,作家老师们也是心存忐忑。毕然老师说:“刚开始心里还是没底,一方面是担心学生们能不能吃得了苦,一方面是担心这个计划到底能不能完成。”

    然而,学生们的表现让她大感意外。在采集民谣的路上,学生们走进散落在深山的村寨当中,和村里的老人交谈,悉心聆听他们曾经唱过的歌谣。一路上,虽然遇到了许多挫折、吃了很多苦,但更多的还是满满的收获。

    包括《合川民谣》在内,《钓鱼城文丛》第一辑还有《合州奇谭》《合川行走》《钓鱼城英雄传》等十个图书项目。从图书的名字一望而知,大部分项目都围绕着移通学院所在地合川以及钓鱼城而创作的,这也是创意写作本土化的题中之义。

    创意写作本土化,这个理念也来自于移通学院董事长彭鸿斌博士对于大学的理念。他认为,一所大学,应该扎根地方、服务地方,记录下这里的历史。

    图书项目给了学生们施展手脚的大好机会。2015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李浪同学对这段记忆充满了感情,她至今还能清楚回忆起第一次外出采风时的激动与欣喜。“采风并不如设想般顺利,由于村中的年轻人少,我们的采风一度受阻。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才克服心里的忐忑与不安,与村中长者逐一攀谈。”

    在项目书写的时间里,还有许多学生和李浪同学一样,他们用自己的双腿走遍了巴渝大地,寻访了众多的文物、历史古迹。他们观看着,记录着,成长着。在完成写作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写作,不仅学习了如何写,还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做田野调查,如何和人打交道,如何编辑修改作品,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丁伯慧院长为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字文”。丁伯慧认为,创意写作是舶来品,它需要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需要与中国文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意写作中国化与本土化,道阻且长,他们正在路上。

    工坊教学,打造更纯粹的教学模式

    创意写作实验班的课堂,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走进创意写作学院实验班的教室,空气里飘荡着淡淡的树木香气。原来,这里的书桌、椅子和别处不同,全是古色古香的长椅、长桌,刷着一层清漆。

    在上课之前,学生们自己动手,把书桌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布置。经过一番改造,所有的书桌被拉成了一个半圆形,中间围成一圈空地,看上去不像是教室,更像是剧场。丁伯慧院长站在中央,身着白衣,手持一把古扇,看上去更像是一说书人。

    这是在创意写作实验班上课时看到的情景。十几名学生全都是“小说工坊”的学员,和别的课堂不同,学生们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授,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立刻会有另外的同学反驳。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当然,更重要的是,作家也参与他们的创作。“学者钱钟书曾回答想见他的读者时说,你们吃鸡蛋就行了,何必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但是。”丁伯慧娓娓道来,“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让学生见到那只下蛋的母鸡,还要让学生看到母鸡是怎么下蛋的。这就是请作家教写作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如何让移通学院创意写作更加纯粹,一直是创意写作学院十几位老师们努力去思考的。移通学院的实验班授课模式,就是要给学生更好的写作教育。美国是创意写作的发源地,创意写作在美国各大学中遍地开花,极引人注目的即是他们的全新教学模式:创意写作工坊制。

    大班改成工坊,不是单纯的数量变少,而是一种质的变化。根据创意写作学院作家们擅长的写作方向,给每个工坊班配备一位作家。这样的方式使得授课更加精准,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写作天分。

    社团、酒会,一个都不能少

    移通学院的校园,氛围永远是活跃的。

    运动场上总有奔跑跳跃的学生,网球场上总有人挥动球拍,从下里巴人剧场和缤果城剧院里总是传来欢声笑语。学生们走路也很快,脸上写着认真的表情,有一种日理万机的气势。他们忙忙碌碌,忙着准备比赛,忙着布置会场,忙着参加下一场有趣的活动。

    创意写作学院当然也不例外。经过几年的发展,创意写作学院创立了包括创意写作团、志愿团、巴山文学社、《九月》杂志社、创意社等五大社团,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兴趣和领域,由来自于全校的同学组织和参加。

    创意写作团团长乔利是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入写作团两年来,他参加组织了涪江夜读、读书音乐会、辩论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从曾经的紧张和忐忑,到现在可以镇定自若地主持大型活动,他自觉收获很多。通过这些活动,他结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了各种关于举办活动的事项,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在指导老师的教导和照顾,乔利大学里也找到了家的感觉。“可以说,写作团穿插着我整个大学生活,当时是抱着对写作的兴趣,也有那么一点机缘巧合。”乔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