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教育原野上高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号“2018”的时光之门,徐徐打开;代号“新时代”的高速列车,缓缓启动。

    别了,2017!你好,2018!

    今天,一个美丽冬天里的平凡日子;今天,一个新时代的伟大肇始。

    生逢灿烂的日子,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珍惜阳光;生逢伟大的时代,不是每个人都对身边的历史性巨变洞若观火。未来的某一天,翻开共和国的教育史,不少人或许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2017年之于中国教育的沉甸甸的分量。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教育大事、喜事不断:“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尘埃落定;上海、浙江迎来新高考的首次“试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首位……从教师队伍建设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从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投入使用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出台,一系列深刻而激动人心的教育变革在神州大地上发生。这一切,是中国教育迈入新时代的有力注脚,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的生动写照。

    身为教育媒体人,生逢中国教育的大变革时代,我们有幸工作在教育舆论阵地的最前线:基于对当前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现状的了解,以理性专业的眼光明辨是非,以冷静审慎的态度激浊扬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捍卫使命担当。

    当中国高等教育的摩天大楼有了“双一流”这一崭新的“施工图”,我们明白,这不仅是高等教育界的盛事,更事关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事关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大局,对此我们准确研判“从国家战略视野铸造‘双一流’”。

    当个别地方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为当地已严重畸形的应试环境大唱赞歌,我们及时喝止“当心否定素质教育的论调抬头”。

    当“佛系青年”在岁末突然蹿红,网络空间中颓废、消极的负能量一时间甚嚣尘上,我们敏锐觉察到了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动因及其潜在危害,并大声疾呼“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

    ……

    回顾是为了更好前行。只有对2017年所处的时代坐标有了清晰的认知,方能对已悄然而至的2018年以及更广阔的新时代有更准确的预判、更丰满的期许。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去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正式拉开了“新时代”的宏大帷幕。紧跟着新时代的铿锵步伐,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迎来了一段全新的旅程,更壮美、更激动人心的风景,正在不远处等待着我们。

    展望2018,展望新时代,应当豪情满怀,也要冷静清醒。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教育改革攻坚克难的重点所在。面对人民群众对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的渴盼眼神,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且正在持续走向深入:教育综合改革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深入推进,有效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对乡村教育及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区域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更多普惠性幼儿园惠及更多适龄儿童,让更多家长不再感慨“入园难、入园贵”,幼儿园也将更安全、更温暖,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童年乐园;职业教育以更为强大的魅力,吸引着更多未来的“大国工匠”,为“中国智造”搭建人才“预备队”。与此同时,随着划片就近入学实施力度和范围的加大,对中小学“择校热”的长效抑制机制趋于成熟。

    面对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对于成绩,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但也不必因此而沾沾自喜;对于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但也不必因此而裹足不前。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智慧,有了“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笃定,中国教育终将迎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

    生逢伟大的时代是一种幸运,讴歌伟大的时代是一种使命。新时代的春天已经来临,我们将继续为大国教育鼓与呼,在希望的原野上引吭高歌!

    ——本报评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