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修能:文化赋予的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舞蹈《我的同学:钱劲松》获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

高校立德树人促发展主题系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这正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坚守的文化育人路线。

    学校在传承发扬“养正修能”校训精神的基础上,将65年的办学特色、吴文化精华和时代要求合铸融通,有力地延拓了大学文化的内涵,增强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将文化的种子播进育人沃土,锤炼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以“文化之力锻造人才之质”的高职育人典范。

    燃精神火炬,养思想之正

    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舞蹈展演赛上,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送的原创群舞《我的同学:钱劲松》一举摘得大赛特等奖,并成为首个代表江苏报送全国展演的高职院校舞蹈节目。

    钱劲松烈士是学校文秘8702班校友,1990年,为了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与持刀抢劫犯英勇搏斗,不幸光荣牺牲。中央宣传部门、国家公安部门授予其“全国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江苏省政府部门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

    参演的28名同学怀着对烈士校友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之情,历经数十次修改、磨合,以这部“走心之作”表达了传承烈士精神、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立志成才的决心和信心。

    “如同点燃了一支火炬。”学校党委书记席海涛如是形容弘扬传播烈士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意义,他说:“当一种价值观得到师生的整体认同之后,便会产生强大的情感激励作用,进而转化为凝聚力、向心力和促进力,迸发出强大的育人能量。”

    长期以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系统思维对目标、载体、平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科学的顶层设计,组建了由教师决策、学生管理、教育实施、教学评价与考核和服务学生发展五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文化育人体系;并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养正、修能”的校训精神为双轮,同轴运转,同向输能,辅之以“立德树人”的校风、“德能兼备”的教风、“求真创新”的学风和“敬业尚实”的机关工作作风,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出了“12345”系列文化育人体系。

    “1”是指“一项机制”。学校出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办法》,从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五个方面,构建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

    “2”是指“两种精神”。学校将“养正修能”的校训精神,丰富发展,转化再造,进一步阐释为极具时代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尚德精神”和“工匠精神”。

    “3”是指“三大校园特色文化品牌”,学校将校训精神作用于学生知、情、意、行心理活动的全过程,精心培育出“三大校园文化品牌”。其中,《“读百部好书”打造书香校园》获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学院图书馆人均借阅量3年增加两倍,10个“鸟巢书屋”流通书籍近1000本;《金牌战略引领下的无线电测向运动》获教育部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苏信青年在行动”共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2000多次,3万多人次参与。

    “4”是指“四支教育教学队伍”,学校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辅导员、学生管理服务人员及校外综合素质导师四支队伍,队伍之间相互补位,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协同力。其中,由行业代表、杰出校友等组成的校外综合素质导师每年为学生举办讲座、职业规划等活动100多场次。

    “5”是指“五大育人平台”,即思政课堂、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基地、社团文化建设五大平台。学校每学期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105门,编写改版了《校情·国情·世情》《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等教材;建有冯其庸学术馆、阖闾城遗址等20多家文化育人、素质教育、志愿者服务等文化育人基地;并组建了各类学生社团105个,“百团大战”成为年度活动载体。此外,学校还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学校官微拥有粉丝1.2万人,“苏信青年”微信公众平台拥有粉丝2.7万人,新媒体已成为学校传播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2017年,以“12345”系列文化育人工程为核心的《“养正”“修能”校训精神“双轮驱动”下的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成功入选“2017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成为全国50家示范案例之一。

    育“大国工匠”,修职业之能

    科学施策、精心培育,使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斐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以昂扬的姿态投身职业技能学习、投身改革发展的大潮。

    为了更好地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相通,形成合力,学校创新提出“三结合”文化育人理念,构建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育人体系,共同服务“养思想之正,修职业之能”的育人任务,打造“大国工匠”。

    学校积极吸收地域文化精髓,将源自《易经》和《离骚》的“养正、修能”校训精神和吴文化中以泰伯禅让、季札守信、梁鸿尊亲为代表的“尚德精神”和无锡作为中国现代工商业摇篮而倡导的“工匠精神”相对接,实现“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赋予校训精神以时代新意和地域特色。同时,学校以“养正、修能”为双轮,积极驱动课程内涵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强化通识教育课,优化职业基础课,精炼专业课,全力打造职业精神与职业素质并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明确提出“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积极地将“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相结合”,通过与联想集团、保时捷、中兴通讯等50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联想的“5P”文化、中兴的“尊重、服务、创新、科学管理”文化等企业文化精神,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O2O”教学模式。

    学校与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了品质实习生项目合作协议,将高端服务理念融进汽车专业的内涵建设、品牌打造之中,取得了出色成绩;商学院与海澜之家联合申报了教育部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电商运营实训中心、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开展技能教学,创新打造出“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校企共同组建的苏信海澜天猫电商团队,在海澜“双11”活动中一举实现1.1亿元的销售奇迹。

    此外,学校还通过将传统特色项目无线电测向运动中的体育竞技精神融入创新文化,将创新实验班创新实践、创新工作室项目研发与孵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纳入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实现“竞技文化与创新文化的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

    4年来,每年1000多名师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等多个国家竞赛奖项106项,省级奖项105项,市级奖项73项。其中,“无线电测向运动”更是在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取得了金牌24枚、银牌39枚、铜牌28枚的优异成绩,获评全国科技体育(无线电测向)3A训练活动基地。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等现已入驻25家,参与学生达500多人。

    毕业生就业率领跑全省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一致评价学院毕业生在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学校先后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结合”文化创新不仅有力地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校训精神以时代内涵,更增强了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使受教育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锻造自身软实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奠定基础。

    《中国青年报》等近20家主流媒体以《“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着力培养“大国工匠”》等为题对学校“以文化之力锻造人才之质”的杰出育人成效进行报道,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赞誉,更发挥出了强劲的辐射引领作用。(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