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世界一个优雅的背影
都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或早或晚,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离开的背影各有不同,有的意味深长,有的令人扼腕,有的唯有泪千行。
一提起前几天去世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儿童文学界的作家、编辑和读者们都觉得惋惜,慨叹这个世界少了一个了不起的智者、善者、学者,并以各自的方式怀念他。
一提起张翎飞,人们想到的是那个跨海护送学生15载的“最美摆渡人”。曾经,每个周五下午,在浙江宁海长街镇岳井村的渡口,总能看到一位肤色黝黑的老师,领着20多个小学生赶渡轮跨海。忆起他的过往,不少人说他“非常负责,对孩子很好”。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是普通人,卑微如蝼蚁,只想平平淡淡。其实,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没有人生下来就成就伟大,也没有人穷其一生却了无声息,总会给他人、给世界留下一个背影,无论在宏大的时代面前,还是在看似细琐的家庭之中。一个人,生在一个国家,就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记录者。是做只顾享乐的利己者,还是孜孜以求的奋进者,抑或默默奉献的耕耘者,不同的选择,背影亦有着云泥之别。
就像钟扬教授,倾力求索的一生印在复旦大学师生的心中。日前,《人民日报》刊文讲述了他的故事——16年间,他带领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占西藏高级植物物种的1/5,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的空白。他车祸去世那一天,20多万人参与“献花缅怀钟扬教授”活动,也记住了他的人生信条——“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相形之下,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杨宝德留下的背影多少有些伤感的意味。各大媒体日前不断深入报道这一事件,人们因此知道了其成长的经历、所受到的委屈,但也遗憾他以生命为代价做出的选择,为一位学子的逝去一声叹息。
也许,每个背影本身并没有意义,但这个背影的经历、离开的方式乃至所坚守的价值观,都是活生生的道不尽的教育素材。尤其在教育场内,背影往往被赋予更多与理由、意义、价值、追求等有关的东西,这就需要每个身兼教育者角色的人,有意识地去向往美好、追求卓越,留给世界勤奋好学、勇于担当的背影,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周遭的世界充溢着更多的真与善、爱与美。
之于教育者,应努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成为有志于学、内心丰富、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建设者。之于被教育者,则要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辜负、不虚度宝贵的求学时光,也要认识到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为了国家乃至民族矢志不渝地做有价值的事,即是去实现马斯洛所谓人的最高需求层次,也必将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美。
这一点,想必石家庄铁道大学池建斌教授心有体会。1月13日,上完本学期最后一堂课,即将开始退休生活时,他的学生们用“快闪”的方式为他祝福,教学楼前的大屏幕上播放着献给他的各种祝愿。惊喜、感动、欣慰,百感交集之下,池老师悄悄抹起了眼泪……
人生,有时就像作答一张试卷,最终的分数也许不重要,但能否坦诚地面对这份试卷、是否认真地作答,直接与内心有关。卡尔·马克思在17岁那年,曾在一篇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许下宏愿:“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如果每个人在青少年时代即有着“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而努力的情怀,留给世界的注定是一个优雅的背影。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高度或境界,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除了要看“太阳和蔚蓝色的原野”“太阳和对面的群山”,还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不负时代使命的人,毕竟我们的初衷、信念和行动决定着我们的人生高度,也决定着我们的国家与未来是否变得越来越美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