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教育“补短板” 优质教育惠群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近,教育“补短板”成为今年厦门“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代表们围绕教育资源均衡、增加学位等难题开展讨论,并提出相关举措,这是厦门重视教育“补短板”惠民的一个侧影。

    厦门市政府部门以及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教育“补短板”工作,通过增加学位、调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等形式,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群众。

    补不足:“大手笔”增加学位

    近年来,厦门外来务工人口不断增长,同时由于“二孩”政策放开,本市户籍人口也在不断增加,政府部门通过新建与扩容并举的办法,力促学位每年都有大幅增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本市和外来人口“双增长”的新需求。前不久,厦门市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对增加学位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

    在学前教育方面,提出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配建一批幼儿园,到2020年,建设幼儿园项目120个,新增幼儿园学位4.28万个,按照“社会投资、政府扶持、依法监管”的机制,建设“公有、民营、普惠”幼儿园。提出到2020年,符合条件的本市常住适龄幼儿毛入园率达98%,确保每个镇(街)至少有两所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幼儿园)。

    市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负责人介绍,厦门将进一步完善非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分级管理,吸收更多优质幼儿园参与政府部门分级限价收费管理,逐步缩小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同质公办幼儿园的收费差距。

    近日,集美区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办幼儿园,并已达成合作协议。集美区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个幼儿园位于集美新城,已经建成并完成招生,即将开学。集美区还提出,到2020年前,新建18所公立幼儿园。为了补齐教育民生“短板”,海沧嵩屿街道区3个教育工程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落幕,未来,这片区域将新增鳌冠学校、刘山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分园等3所学校。

    在义务教育阶段,《意见》提出教育项目135个,新增小学学位12.8万个,初中学位5.98万个。同时,提出普通高中新增1.58万个学位,2020年,厦门市建设普通高中教育项目10个;与此同时,现有的普通高中则要进行挖潜扩容和优化配置,以满足新高考综合改革新要求。

    市教育部门规划机构负责人介绍,厦门到2020年新增近26万个学位,任务艰巨,厦门将制定教育“补短板”建设年度计划,提速厦门学校建设,全力推进“补短板”建设,保证各个建设项目落地,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

    厦门市还加强多规融合,共推教育发展。厦门要求应协调推进教育项目建设,要求推动教育规划与本区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人口规划等“多规合一”,要求建立教育与规划,建设等部门在规划、设计、验收环节的会商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配套幼儿园、中小学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政策。

    “调结构”加“提质” 破解“城区挤、农村弱”

    相关资料显示,158平方公里厦门岛内的两个区,常住人口近两百万,人口密度之高全国少见。这两个区建设新学校面临选址难、征拆难、落地难的“三难”问题。对于学位拥挤的城区学校,厦门计划实施学校“改扩建”工程,适当放宽规划条件限定,通过增大容积率方式,充分利用校园及周边的土地进行改扩建,更大限度提供学位。

    为解决老城区教育拥挤的局面,厦门推出“腾笼换凤”调结构的政策,将部分旧城区完全中学里的高中转型改制为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新建高中校原则上都建设在岛外,腾出地盘来缓解义务教育的压力。

    在新的一年,厦门海沧和翔安两个区,将迎来名校的教育资源。2018年9月,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和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将投入使用。同时,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实验小学翔安校区也将于2018年开工建设。这就是“名校跨岛”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公办普高要全部达到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办学标准,力争省一级达标高中突破20所。此外,厦门市要创建10所以上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试点学校。

    厦门双十中学校长陈文强表示,翔安校区的工作会借鉴以往与其他区帮扶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做法,比如组织翔安校区的师生走进老校区,感悟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结成“命运共同体”,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等做法。

    厦门实验小学校长何宝群介绍,在硬件上,翔安校区功能将更齐全,老校区因为空间限制无法实现的,将在翔安校区体现。在软件方面,师资调配、教研活动、教学管理等都将在同一平台展开,不分彼此。此外,将安排实验小学有经验的老师到翔安校区,尽量让翔安校区一起步就能跟上老校区的步伐。

    内培外引:补师资短板

    为提高教师素质,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厦门努力优化教育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从“内培”着手,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名师培养工程,不断优化“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的金字塔式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特别是加大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优质资源,组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培训。此外,还通过教研、课改项目实施、质量监控等手段,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在此基础之上,市教育部门采取“送教”模式,组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优秀骨干教师,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小组,以教学视导、送教下乡、教学开放日活动、聚焦课堂专题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培养优秀教学骨干、优秀备课组和教研组。同时,还定期组织全市优秀教师、杰出教师到农村巡回指导,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为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厦门市在“外引”上也做到下足功夫。几天前,怀揣着一份沉甸甸的录用通知书,北京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吴特意来了趟翔安,提前感受了火热的工作氛围。他和其他30多名来自国家教育部门直属“985”“211”师范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通过考核,即将正式加盟翔安的教育事业。翔安区新近出炉的《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柔性引进教育人才管理办法》等,该区今年还拿出被公认为“全市头等优惠”政策,向优秀毕业生抛出“橄榄枝”。

    从现在起到2018年,集美区引进12人到区属学校工作。高层次人才指的是:正高级职称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级名校长、省级学科带头人。

    翔安区将继续加大教师招聘数量,重点招聘补充小学英、音、体、美、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同时在初中校适时分批补充新教师,缓解学科紧缺压力,努力调整各校教师的学科结构,改变中学教师年龄偏大的局面。

    产教融合:补职教“短板”

    厦门职业教育近年来规模和质量都在不断发展。但是,学龄人口的增加,产业布局的调整,使得职业教育出现缺口,需要新的办学形式来适应新的要求。

    厦门计划在同安、翔安两区各建一所6000人规模职业学校,补齐中职学位短板。到2020年,建设职业院校项目14个,实现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达标。同时,提出建成4—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85%以上的中职学生在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近期,同安区决定,将力促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动工兴建,以补齐中职学位短板。同时,支持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创国家级别示范校,力争到2020年,85%以上的中职学生在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职业教育是集美区教育补短板的亮点之一,该区提出把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学校还要与厦门杏林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集美区智能制造产业与教育研究院有限公司,培养高端应用技术人才。为了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上岗,集美区将从就业专项资金安排经费扶持校企合作,主要用于补助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和教师实践的企事业单位。厦门还提出支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等6所职业院校建成为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把技工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技工院校的建设力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院长唐宁说,这几年,城市学院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知行合一、产教融合等要求,始终贯穿办学全过程,学校围绕厦门产业升级,作了专业布局调整,建立专业淘汰机制;学校将企业岗位要求、工作过程等转换为教学过程,编入课程里,由企业工程师组成双师型团队来上课。

    厦门提出提升产教融合水平。要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围绕全市十余条千亿产业链,重点发展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等产业的职业教育

    (宣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