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正成为学校亮丽风景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西繁峙县砂河镇大营小学学生在练习腰鼓中享受快乐。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校美育始终与“美”相伴相生,而如今这种“美”在全国校园更加可感可知。2017年,一场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内涵发展道路与学校美育相遇。

    美育之花在神州大地孕育与绽放背后,是整个中华民族对美的执着追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部署;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将《意见》精神转化为改进美育工作的思路、措施和具体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政府统筹,抓住主要环节,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美育兼职教师管理有法可依

    晓红是舞蹈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少儿舞蹈的培训,由于水平高、业务强,不少学校争相聘请她,但她在校园里始终没有找到“家”的感觉。前不久教育部印发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让她兴奋不已。“我们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春天就要来了。”她说。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办法》共分六章、21条,对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与基本条件、聘任程序、组织管理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体现出导向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办法》突出了问题导向,聚焦破解当前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的难题;体现了统筹整合,充分吸收与利用社会各方体育美育师资资源;确保了科学规范,在考察遴选和聘用程序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具体操作上则充分尊重地方与学校的自主权;强化了管理保障,将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聘用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和保障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基本权益。

    据统计,2005年至2015年,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美育教师数量由44.8万人增加到69万人,增幅54%,美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4.3%增加到6.3%。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教师平均增幅3.5%,十年间增加了24万人。尽管如此,美育教师缺乏仍然是制约美育发展的瓶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加强。

    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认为,《办法》明确了美育兼职教师的选聘条件、规范了美育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加强了对美育兼职教师的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使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工作有据可循,有规可依。

    美育备忘录明确地方政府责任

    2017年6月30日,重庆市教委体育卫生处处长余世琳随重庆市相关领导来到教育部,参加了第二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推进会,他和天津、河北、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的教育部门学校美育工作者一起,见证了当地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他激动地说,通过签署备忘录,各省份将进一步强化省级政府责任,针对本省份存在问题,明确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任务目标,以及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据了解,通过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各省份在美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生艺术实践与校园环境建设、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美育评价制度、加强美育条件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特别是在配齐美育教师、开齐开足课程、缩小城乡差距与校际差距等方面,拿出了破解难题的真招和实招。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万丽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的签署,是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各地将《意见》精神转化为改进美育工作的思路、措施和具体项目,有实招,见实效,美育推进机制初步形成,美育评价制度基本建立。

    126个实验县继续推进农村美育综合改革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投资600多万元建成“童声里的中国”基地,新建、改建艺术类功能室145间,确保农村学校100%拥有艺术专用教室,为60多所农村学校添置钢琴、古筝等艺术器材。

    南通市通州区只是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的一个缩影。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6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美育综合改革实验,把美育纳入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框架,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美育设施条件,推进了农村学校美育的创新发展。

    通过实验,各农村县美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开足开齐艺术课程,并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通过扩大师资配置、多元整合补充、构建长效机制,多种渠道加强农村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三是通过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探索资源共享,为农村学校美育提供有力保障。

    在126个国家级实验县的带动下,各省(区、市)也明确了省一级的实验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学校美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多措并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6年,太原市优秀文化艺术进校园“双百工程”被列入太原市重大民生项目。该项工程以“深化优秀文化艺术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邀请百名艺术家(艺术院团)深入百所中小学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有7000余人次走进各级各类学校,演出260场,惠及师生27万余人。“活动发挥了美育的育人功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太原市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沈庆伟说。

    像太原市一样,目前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进校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2017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启动了《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该展示组织各地各校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这一年,教育部制作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端午篇”“七一篇”“教师节篇”“国庆节篇”“中秋节篇”等五期节目,还启动了第二批1000所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工作,在全国高校建设21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这一年,教育部与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研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戏曲教育活动。

    高雅艺术进校园让更多学生受益

    一项针对200余所普通高校一年级新生的美育调查表明,近62%的学生参与了学校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33%的学生掌握一定艺术技能,67%的学生具备一定艺术鉴赏能力。数据显示,近年来,接受艺术教育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审美素养明显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密切相关。

    2017年,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入第十一个年头。该项活动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坚持教育特性、校园特色,坚持改革创新、合作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整合各类优质美育资源,构建教育与文化、宣传、文艺团体等部门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2017年全年共组织22个国家级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343场;组织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地区高校举办美育专题讲座120场;支持各地组织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赴本地学校和社区演出1000余场;组织高校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和美术馆等公共艺术场馆参加艺术活动120余场;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和各种类型、层次、学科的高校全覆盖,惠及1000余所高校200万学生。

    美育与学生们校园相遇,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还为美育与学生们一生相伴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