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省市学校的美育工作交出了怎样答卷
江苏:全面提升学校美育品质
近年来,江苏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贯彻“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了江苏省学校美育的品质。
整体架构学校美育体系。江苏省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中小幼美育体系,健全了省、市、县三级行政、教研管理网络,完善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长效管理机制。
全面落实美育政策举措。在学校美育推进中,江苏省加重课程开齐开足的督查,加快师资配齐配足的进度,加速美育装备的提挡升级,并在各类的督导评估中将美育课程、美育师资、美育装备作为硬性指标。同时,江苏依托省内专家成立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全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评估和发展研究。
重视艺术特色学校建设。截至目前,江苏省已建成211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所中小学成为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17年,江苏省召开了全省戏曲进校园的现场推进会,培育了一批试点学校,展示了一批传统项目。
拓展学校美育资源路径。通过走出去,扩大文化传承影响,鼓励学校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坊、剧院,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感悟艺术的张力;融进去,体验文化传承隽美,通过不同形式传承项目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感知艺术的活力;提上去,打造文化传承品牌,注重以项目引领,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展示艺术的成效。
深入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17年,该省财政投入已达到1400万元,免费演展136场,并特设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专项。省教育厅印发了《省级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和申报办法》,争取在2020年前建设100个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成立了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促进校级艺术交流,充分发挥高水平艺术团在普及高雅艺术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川:推动学校美育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四川省紧扣“改进美育教学,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目标,在“认真”上着力、在“落实”上用力,不断推动学校美育再上新台阶。
分解美育任务强化考核,激活原动力。将教育部与四川省签署的《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8类30项目标任务,抽丝剥茧逐项分解。比如将150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0个中小学美育实践基地、200个省级优秀学生艺术团、400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0个市级优秀学生艺术团、10000余名中小学艺术教师补充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四川省与各市州、各市州与县市区签署《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
发挥高校优势强化引领,提供支撑。为了推动专业艺术院校或有艺术院(系)的普通高校与地方开展美育战略合作,该省分别成立了“川江号子研究传承基地”“文化遗产数字研究中心”“川剧研究传承基地”等校地美育联盟,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探索和发挥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引领功能,扩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途径,同时选派40名高校艺术人才下基层挂职锻炼,推动地方文化艺术发展。
弘扬优秀文化强化传承,提升自信力。该省整理推荐适合大中小学生的非遗项目242个,聘请非遗传承人做美育兼职教师,让川剧、锅庄、羌绣、剪纸、面塑等进校园进课堂。除承接国家院团到四川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外,四川省每年还斥资近百万元积极培养和支持本土高水平艺术团队,每年组织近百场“戏剧进校园”活动,连续三年举办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江姐》《红灯记》《花木兰》等剧目精彩纷呈,省市县参演中小学生累计超过万人。
拟定行动计划强化任务,增强感召力。该省制订了“四川省普通中小学体育艺术五年行动计划”,确定“十三五”期间师资补充和艺术器材配备年度目标任务表。截至2016年12月,全省累计补充音乐专职教师3016人、美术专职教师2487人,新增音乐器材达标学校4325所、美术器材达标学校4103所。
2016年,该省持续推进全省艺术教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促进了体育艺术教育区域城乡均衡、联片发展。
北京:用“三全”标准测评艺术素质
2016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标准(试行)》并在13所中小学校试行,《测评标准》突出了全学科、全学段、全方位的特点。
全学科。东城区是首都核心功能区,也是教育部命名的艺术教育示范区,全区中小学校音乐、美术开课率已达到了100%,学校根据本校现有师资情况和课程安排,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书法、戏剧和舞蹈课程,开课率分别达到了60%、80%、70%,为《测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育部制定的音乐、美术两个学科评价的基础上,该区增设了书法、舞蹈、戏剧三个学科的测评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美育教学课程。
全学段。《测评标准》围绕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结合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将年级与学段相结合,实行分层分类。其中,音乐学科给每个年级制定了一个测评标准;美术、书法、戏剧、舞蹈四个学科则将小学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制定一个标准,初中则是每个年级一个标准,较好地将教育部文件中较为宏观的维度要求转化为微观的以学段、年级为单位的内容指标和评价方式,既保持了各学科之间的系统性、一致性,也保持了学段间的适用性、贯通性,力求使指标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多层次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全方位。通过《测评标准》的研制与试行,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育教学课程,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创造条件,促进了一校一品或多品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育模式的改革,将学生的美育实践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实施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测评标准》的研制与试行,该区创新了管理手段,以信息手段为支撑,建立起资源共享平台。2018年底,该区将完成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数据库建设,实行“1+2”评价模式,将艺术课程学习指标完成情况随时输入数据库,自动生成成长档案。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本人艺术学科的学习记录和积分。学校、教委通过信息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分析、指导、管理、服务,实现美育工作交互式、全方位、全过程、扁平化的管理。
清华大学:助力京昆艺术传承与发展
自清华大学教育部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启动以来,清华大学加大投入,全面夯实基地基础条件建设,根据项目规划和基地建设需要,充实师资队伍,聘任具有京剧专业表演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人,全职负责课程教学、工作坊、演出实践和教学日常管理工作。
利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蒙民伟音乐厅、大礼堂、蒙民伟楼多功能厅等专业场地资源,为基地开展多层次理论研讨、教育教学、排练演出提供场地保障。
课程教学不仅是学生走进京昆艺术的有效途径,更是京昆艺术普及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清华大学一直致力于系统化、多层次、创新型的戏曲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打造集文化解读、表演欣赏、表演实践为一体的京昆课程体系。
该基地在专门为学生艺术团京剧队开设的系列表演实践课程的基础上,新增开设面向全校零基础学生的“京剧表演史论与生行艺术实践”“京剧表演史论与旦行艺术实践”等课程。以行当表演规范的讲解和示范为中心,清华大学通过行当表演历史的梳理,系统介绍行当艺术的历史流变,分析历史文化渊源,加深学生对京剧表演艺术的理解和文化认知。
2016年,为了纪念京剧队复建20周年,京剧队在蒙民伟音乐厅演出京剧《龙凤呈祥》,在北京高校京昆界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反响。
2017年,清华大学举办了折子戏专场,分别演出了经典折子戏《卖水》《捧印》《空城计》等,演出中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挚爱、钻研,深深打动了观众。
近年来,该基地先后举办了“清华大学2017新年京剧演唱会”“清华大学校庆106周年京剧演唱会”等,大学生京剧队、清华附小学生教师京剧队、校友京剧爱好者、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专业团体广泛参与,联袂演出,强化了基地的辐射作用。
目前该基地已开设系列课程12门,选课人数超过1000人次,累计受益面1500人次左右;并已开设工作坊3个,举办高水平专业演出5场次、师生校友演出5场,京剧电影3部,观众近6000人次。基地新购置演出、练功服饰100余件,道具近50件,京昆图书、音视频资料费用累计投入5万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