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维度综合评估全球胜任力
全球胜任力被定义为,“从多个角度批判地分析全球议题及跨文化议题的能力;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观念、判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力;在尊重人类尊严的基础上,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开放、适宜、有效互动的能力”。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阅读测试将——
“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亦可理解为全球竞争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将全球胜任力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2017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阶段性工作报告《为了一个包容世界的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 for an Inclusive World)(以下简称报告),宣布从2018年起,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将测试全球胜任力,并设定了评估框架,阐释了考核维度及价值取向。
全球胜任力的定义及评估
经合组织报告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从多个角度批判地分析全球议题及跨文化议题的能力;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观念、判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力;在尊重人类尊严的基础上,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开放、适宜、有效互动的能力”。从定义来看,测试旨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复杂的全球环境,是否熟悉全球议题,是否具备对全球议题的跨文化分析批判能力;尊重文化差异,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融入社会,根据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全球胜任力是学生获得自我发展、成为多元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
报告拟定了全球胜任力评估框架,从认知评估和学生问卷两个方面、三个维度评估全球胜任力。认知评估包括两个维度——知识与理解力,侧重考核个体对全球性议题和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技能维度,侧重考核个体对经济全球化跨文化问题的分析和批判能力,与不同国家的人的交往沟通能力。学生问卷包含一个维度——态度维度,考查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开放的态度。测试还侧重认知评估的考查,主要通过试卷,同时也综合学生问卷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评估维度及价值取向
对全球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跨文化的知识和理解力、分析性与批判性思维这三项,将成为2018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全球胜任力评估重点考查内容。因为全球议题多指超越国度的世界范围的议题,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将从三个方面考查全球议题的知识与理解力。
首先,对全球议题熟悉程度的考查。视自己为世界公民,了解世界的现状,是全球胜任力的基本要求。测试样题中,对全球健康、人口增长、移民、国际冲突、性别平等、老年人群等问题的设计选项为,“从未听说过”“听说过,但无法解释”“有些了解,可以对整体做些解释”“对此我比较熟悉,而且能解释清楚”,旨在考查学生对全球性议题的熟悉程度。
其次,思考全球议题发展趋势。测试框架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了解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探求现在与未来的联系,预见未来发展的趋势。如“气候变化将给墨西哥湾或非洲造成什么影响”这一议题,推测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的影响;“解释二氧化碳排放将如何影响全球气候”这一议题,推测工业社会生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拥有预见全球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就拥有了日后走向社会的竞争优势。
再其次,发现全球性议题相关因素的联系,例如“在织物价格和生产国工作条件间建立联系”“讨论人们成为难民的不同原因”“解释单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如何影响全球经济”“讨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这些问题涉及行业内部的关联、不同国家社会问题的交互影响、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等诸多方面。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必须习惯于面对复杂的全球性议题,发现议题相关因素的联系,方能探究解决全球问题的方式。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将从差异文化的理解、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三方面考查跨文化的知识与理解能力。
尊重文化差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查要求尊重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差异及其相互渗透影响,进而拥有全球意识与责任感,例如样题“设想你正用母语和不同国家的人在交往,你是否同意下列陈述?程度如何?”选项有“观察他们的反应”“确认正确地理解对方”“仔细聆听他们的话语”,此题考查的是考生能否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理解不同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运用几种不同语言交流,这是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条件,例如样题“你能用几种语言做下列事情”,选项有“向别人问好”“在餐厅点餐”等。其次,还要求具有同理心,也即站在对方立场寻求有效沟通的方式。选项“选择字词并清楚地发音”“适应他们的语言”,要求从对方接受的角度考虑,改变母语交际环境惯用的交际方式;选项“尝试找出双方的共同点”,则要求从双方文化的比较中探寻沟通途径。
不同文化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要审慎地参与其中,既要思考个体固有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意义,同时也要理解学习其他文化。例如,“社区中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成年移民,如何接受本土文化”探讨的是如何解决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的问题;“美国式幽默与阿富汗式幽默有什么不同”探讨的是不同的民族气质的行为表现。这类问题指向如何调整自己的想法、行为,去适应不同文化交融带来的新情况。
分析能力主要考查以系统的逻辑思维分析全球性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发现他人的文化观念、理论立场,材料是否真实可靠,评价是否逻辑严谨,思维是否深刻,论断是否有价值。
全球胜任力的启发
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全球意识的重要性,开设了国际意识培养的课程。因此,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核框架对我们的课程有诸多启发。
设置全球胜任力培养的目标体系。全球胜任力是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融合形成的,有赖于多学科的系统训练。因而,应设置科学的目标培养体系。某些西方国家设计了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全套目标体系,涵盖本国文化的认同、他国文化的接受能力、国际视角的培养;借助数字信息进行文化间沟通学习的能力训练;全球议题的理解、调查、联系、整合能力训练。借鉴他国的经验,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目标体系,无疑是我们培养全球胜任力的首要任务。
全球胜任力培养课程设置。全球胜任力的培养需要研究支持学生发展的系统课程。在一些西方国家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的指标体系中,初中阶段设置了六大方面内容的学习,即全球社会、全球地理、全球环境、全球教育、全球经济、全球政治。我国的课程设置应理性审视中国传统课程与全球胜任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参照2015年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如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交能力偏差以及焦虑心理等,设置适合我国学生发展的课程。
全球胜任力培养教师专业诉求。全球胜任力须通过严格的学科和跨学科两种学习方式获得,这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之父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报告《数据告诉我们,学校可以办得更好》中阐明,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教师是先决条件。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