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涂亮立德树人“底色”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张秀全 苏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近日,本报记者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采访时,胡集镇第一小学西河大鼓学习社团的孩子们,正在西河大鼓老艺人王金升的指导下,弹起三弦,一板一眼地唱起了传统曲艺西河大鼓。
“不图宅子不图地,图的是胡家集一年十三台子戏。”王金升老人告诉记者,胡集镇历史上曾属武定府,自古以来商业发达,文化生活丰富,每年正月,民间以传统曲艺竞技交流演出为主的盛会——胡集书会,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参加2018年正月的胡集书会展演,胡集镇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近期正在加紧练习新编的西河大鼓曲目。
胡集镇特色传统曲艺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的举措,只是惠民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充分发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像王金升老人这样德艺双馨的老艺人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惠民县各个学校聘请了一大批,他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承担起了传承曲艺、文化育人的责任。
“惠民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一地区历史上出现了军事家孙武、文学家东方朔、画家展子虔等一大批著名人物,滋养了木版年画、书会曲艺、剪纸、泥塑等闻名遐迩的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惠民县教育局局长姚宪亮介绍,“我们把发挥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之一,依托社团活动,培育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惠民各学校积极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各领域德艺双馨的民间艺人,担任学校社团辅导教师,创建了国学、文艺、人文社科等六大领域736个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了传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
胡集镇第一小学借助胡集书会特色资源优势,自2015年开始举办“曲艺进校园”活动,2016年又开发了“胡集书会”校本教材,聘请曲艺名家开设曲艺表演校本课程,做到了“教材、教师、场地、器材、经费”保障五落实,传统曲艺教育实现了课程化、常态化。
位于魏集镇的“树德堂”魏氏庄园,是一组独具特色的城堡式古民居建筑群,军事建筑特点鲜明,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集镇重点开发以魏氏庄园及周边古村落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共建教育实践地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考察活动,寓教于乐,受到了师生热烈欢迎。
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1998年就成立了课外剪纸兴趣小组,目前各班每周开设剪纸课。剪纸课指导教师宓莹莹带领学生练就一双巧手,用一把剪刀、一张纸片剪出精彩的艺术世界,让古老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重新在学生手上开花。
此外,惠民县还充分发挥孙武故里的文化资源优势,在全县所有学校开设了“孙子兵法”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孙子兵法》走进了校园,深入了课堂。在近期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上,惠民县第一中学还荣获冠军,该校学生还参加了新加坡、台湾等地的国际孙子兵法交流活动。“参加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既学习了解了传统兵学思想智慧,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进了两岸师生友谊。”该校学生李宇轩说。
“挖掘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有效发挥了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姚宪亮说,“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保障措施,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