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生命维度与课程体系构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其实,学生不但在学习上具有极大的潜能,在抗挫方面同样拥有极强的潜能。娇生惯养,则无意间扼杀了这种潜能;通过这一体育活动,则大大激发了学生受挫的潜能,并由此培养了学生决不放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这些,不但让学生具有了坚强的意志,也让其精神生命更具韧性。

    赵福庆欣喜地说,在比赛中,孩子们呈现出来的超乎想象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也成了学校精神文化中一道美妙的风景。而这些,不但为学生生命成长积蓄了精神营养,也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石。

    人文情怀

    精神生命里还有一种柔软的因子,那就是人文情怀。善良、悲悯、温和、谦让、真诚等品质,加之以经典文化的滋养,才能形成如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文情怀。

    学校德育承担着学生形成人文情怀的重要任务,可有时效果并不佳,德育,要触动与抚慰学生内心深处那片柔软的“树苗”,让其吐出一片怡人的新绿。而语文、历史及其他学科,也并非与人文教育风马牛不相及。教师教学如果忽略了这些问题,就有可能让人文教育成为一片荒野。

    古今中外名著,包括中国的古代经典,其中都闪烁着人文的光芒。因为这些作品里,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也流淌着人文精神的活水。不断的诵读,人文情怀就会在“随风潜入夜”中,滋养孩子们的心田。而学校一以贯之开设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则为学生朗诵经典提供了保障。现在孩子们尽管对经典中的深刻哲理未必全然了解,可是,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段,通过诵读将经典沉淀在其心灵的深处,就会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逐渐地生成巨大的生命能量。

    赵福庆认为,当下学习经典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却可以为学生未来成长提供持久的支撑。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赵福庆,则是试图做出一番大的教育事业者。

    敢于担当

    精神生命中还有一个极具力量的元素,那就是担当意识。孔子的高足曾子说得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看来,真正的有识之士,不能只是关注自己当下的成长,应当更多地指向社会与未来的成长,而且必须有一个核心思想“仁”。为了担当大任,为了社会国家,甚至可以“杀身以成仁”,却绝对不能“求生以害仁”。从古到今,中国有一大批志士仁人,虽蹈仁而死,却一往无前,成为千古绝唱,完成了其担当的大任。

    目前,不少学校缺失了这种社会担当意识的教育。这种担当意识的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奔向死亡,而是让他们知大义而前行,即使遭遇风险,也毫不退缩。这种大担当,恰恰是学生能成大器的根本所在。

    据赵福庆讲,学校是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来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其代表是由每个班级民主推选出的思想进步、敢于担当,且能充分代表同学们心声的学生组成的。为了担当起代表的重任,他们在学习之余必须认真执行学代会决议,做好学生代表大会及主席团交给的各项工作,及时向本班学生传达会议精神;同时,要保持与本班同学的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同学服务;而且,还要回答本班同学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认真而广泛地从学生中征集德育、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提案。这不但培育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而且也促进了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据徐建华老师讲,成为优秀的学生代表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要想过民主选举这一关,非品学兼优甚至出类拔萃不可。而成为代表之后,能否无私奉献、积极工作、敢作敢为,也已在全体学生的无形监督之中。从本质意义上说,学生代表不是“官”,而是学生的服务员;不是享受某种待遇,而是付出更多,贡献更大。非有担当精神者,是不可能成为学生代表的。

    赵福庆认为,当下的学生,未来是要成为社会栋梁之材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其长大成人后,才能有担当大任的意识,而是要从小就拥有责任担当与志在千里的意识。荀子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为学生未来人生设计的教育者,就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个义务。

    赵福庆欣慰地说,学校先后为全国“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成果展示暨交流会”、山东省创新节、山东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等各级各类会议提供现场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力和能力素养得到全国与会专家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有专家称,创生教育只是初现魅力而已,未来还会彰显出更大更强的生命张力。诚哉斯言!赵福庆,这位具有理论高度和创新思维、又一直行走在实践一线的校长,定会实现其生命的又一次飞跃,其执掌的莱州市双语学校,也将迎来新的辉煌。(陶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