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下一步怎么加强?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思政观。我们不能把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割裂开来,不能让思政课脱离学生具体的成长环境和过程,也不能让思政课脱离广大老师,特别是同思政课老师的育人过程、育人实践孤立起来,要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对待。2018年办几件事,概括起来是“几个一”。第一个“一”是要出台一项计划,一项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思政工作、思政课要不断有优秀老师充实到这支队伍里来。第二个“一”是要办一个会。全国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交流大会,检阅一下一年多来的具体成果。第三个“一”是要进行一次专题轮训,对所有思政课老师轮训一遍。第四个“一”是要啃下像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这样一批“硬骨头”,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第五个“一”是要建设一批思政课发展创新研发中心,还有培训研修中心。另外,在地方和高校建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搞一批这样的试点。最后一个“一”是要总结经验,树立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课程。攻坚战不可能是一年,我们要多打几年,彻底改变思政课的被动情形。

    “‘双一流’建设只会带动中西部高校的发展,不会削弱”

    南方+、南方都市报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双一流”建设。请问,是否会把资源过多地向“双一流”高校倾斜?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有什么安排?

    陈宝生:“双一流”建设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它的主要内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工程、新世纪的重大工程,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程。去年,我们发布了首批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总的看,起到了预期作用,现在进展情况是好的。发布之后,也有一些疑问,比如你刚才讲到的资源集中倾斜到“双一流”建设中,中西部高校会不会受到影响,高校的发展会不会受到影响,这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些其他的疑虑。

    第一,“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所谓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就是发挥我们这个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冲刺世界水平的“国家队”第一方阵,增强中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做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类似的计划,像英国、日本、法国、韩国、俄罗斯都有类似的计划,所以它是一个非均衡发展。

    第二,我们这个计划是开放的、动态的、持续激励的计划。就是说打破身份固化。以前一些类似计划,有身份固化这样一个弊端。这本身就给中西部高校打开了一扇发展的大门,因为它不是固化的,第一批你没进去,你可以积极发展培育,以后批次你达到条件了就可以进来,有了上升的通道。

    第三,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是把提高和普及结合起来辩证处理的。我们现在用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总投入是一万亿人民币多一点,在用于高等教育的总投入里,用于“双一流”建设的占2%多一点,它影响不了中西部的发展。

    第四,对中西部我们相应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能力建设工程,开展了对口支援中西部的活动,还出台了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的方案。这些都是有利于中西部高校发展的。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说部省合建这个事。目前全国有13个省、自治区没有部属高校,再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14家是“13+1”。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部和这些地方一块儿商量,在过去省部共建的基础上搞了一个升级版,建立了部省合建这样一个机制,一省一校、部省合建。教育部把这些学校列入部属高校序列,相当于一种准部属高校身份,省、自治区和兵团对高校现有的支持力度不减、隶属管理不变,我们双方共同合力建设这14所高校。在不远的将来,使它能够快速成长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向“国家队”水平迈进。这就叫作部省合建。这种学校可以把它叫作部建高校,这是一块金字招牌。“双一流”建设只会带动中西部高校的发展,不会削弱;只会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会削弱;只会促进各级各类高校按照合理布局持续健康发展,不会削弱。所以这个担心是可以放下来了。

    “今年开始将继续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好学前教育问题”

    中国新闻社记者:最近几年大家对于托幼服务和学前教育非常关注,社会、专家智库提出了很多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于托幼服务的全程监管,并且要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请问教育部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举措,以及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现在进展如何?

    陈宝生:学前教育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的短板之一。现在各方面对学前教育高度关注,这里我澄清一个概念,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儿童的教学,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指的这一部分。现在各方面对此高度关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亲们,这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烦心事”之一。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前一段时间,我们组织了一场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一个是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到十几个省份去进行调研、摸清情况,一个是组织一批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还有一个是请驻外使领馆对所在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情况、做法、经验、问题进行调研。现在我们正在处理这三个方面得来的大量信息,撰写调研报告,和有关部门协调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的感受是,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临着历史性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学前教育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现在举办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2017年学前三年在园幼儿4600万人,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一个中等人口国家的概念,是很大的数。二是普及水平和发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2017年适龄儿童的毛入园率达到了79.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是到2020年达到80%。2017年达到79.6%,这是什么水平呢?单纯从毛入园率来看,它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速度和5年前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是用于幼教的投入大幅度增长。2016年我们用于幼教事业发展的投入是2800多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1300多亿元,总量这几年年均增长16.9%。我指的是这2800亿元,财政性资金5年增长了77%,这个量是很大的。四是我们重构了中国的学前教育体系。从2011年开始,我们实施了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开始实施第三个行动计划。这两个行动计划下来,五六年时间,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现在的幼儿园发展到25.5万个,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情况,规模庞大。

    我为什么说重构了学前教育体系,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过去公办的就是机关等办的一些幼儿园在改革过程中消失了,我们两个行动计划起步的时候,幼儿园数量少得可怜,五六万起步,现在25.5万,就这么几年时间,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起来了。所以,这就是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我们在幼儿教育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也有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人口巨大,更重要的是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充分反映出我们在幼儿教育市场方面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人们育儿行为和观念的巨大变化,这种挑战是革命性的。

    我们现在发展学前教育既要继续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因为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园,入一个优质幼儿园,入一个便宜的幼儿园。就近、优质、便宜,而我们现有的状况是在众多的幼儿园里面,普惠性幼儿园不足,这个问题需要破解。财政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还有保教过程中,管理和安全也存在着诸多漏洞、薄弱环节,这也是需要破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像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所以今年开始我们将继续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好学前教育问题。

    首先,要实施好第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把这个计划落实好。计划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毛入园率达到85%,这两个目标我们要确保实现。二是在前一段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个新时代既符合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又能较好适应幼儿教育需求的发展规划,我们正在做这个事。三是继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挂牌监管,督导各级各类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满足入托、入园的需求。四是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幼儿园面临的安全问题有它的特殊性,它和小学不同,和中学更不同,涉及幼儿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在这些环节都要加强管理,确保孩子的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并举,让孩子能够安全、快乐地在幼儿园里面生活成长。五是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事,我们现在有一些幼儿园老师是从小学老师转过去的,没有学过幼儿托育,把小学的教学方法带过去了,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一些小学的课程,所以好多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对教师、保育员和学生的比例有一个基本要求,保教比大体上师生是1∶15,保育比是1∶30,叫作每个班“两教一保”,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按照我们现在的教育,220多万名幼儿教师,4600万名在园幼儿,从这个数字来推算,我们现在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76万。

    国家卫计委对今后的人口预测有一个数,到2020年有431万名幼儿到达入园年龄,要增加431万名入园幼儿,把这个数再换算,我们又要缺29万名老师、缺14万名保育员。两部分加起来,大家可以算一算,我们缺100万名教师、缺90万名保育员,一共190万名。这就是一个大账,所以师资队伍的培训非常重要,幼师队伍的培训非常重要,保育员的培训也非常重要。这里我要说一点,要努力提高幼师、保教人员的待遇,尊重他们的劳动。现在我们好多幼儿园主要指民办幼儿园,低工资、低待遇,一个幼儿老师2000块、3000块钱工资,不能安心从教、从保,幼师毕业的学生不愿到幼儿园去工作,这个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

    最后一个措施就是立法。我们正在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学前教育法。这个事我们要加快进度,当然它要经过法定的程序,因为法律的产生有自己的程序。这就是我们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大体上跟大家通报一下。

    “产教协同,产是支撑、教是核心;校企合作,校是龙头、企是基础”

    新华社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去年底,国办也出台相关文件,提出了30条具体政策。我想问一下,目前这些政策的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还会在哪些地方重点发力解决这些问题?

    陈宝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其实是起步最早的,福建的马尾船政学堂就是我们最早的职业教育,洋务派办的学校就是职业教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近些年有了很大发展。党的十九大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总体安排,国务院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你关心这个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我可以告诉你,贯彻十九大精神、贯彻这个文件,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落实规划。我们出台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并且对这个《指南》设计的任务按部门进行了分解。落实这个规划,面上抓项目,这是全覆盖的,各省份各行业都有一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项目。点上抓标杆,我们以制造业为主,辐射若干行业、产业,选择了344个点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标杆来培育,从中摸索路子、积累经验。整体抓指导,我们已经发布了20个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因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一样的,要把“需”和“求”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搭建平台。我们已经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职业教育活动周,这是一个论坛型的平台,大家研讨交流。二是产教融合对话,我们举行了20多场。这是对话类的平台,产和教相互之间进行对话,衔接需求。三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是一个竞赛类的平台,每年一期,进行检阅、进行竞赛,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