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三,狠抓质量。职业教育的重心核心在质量,我们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重点是要解决产教融合中的示范问题、产教融合中的协同创新问题、产教融合中的实训基地问题。我们组建了1400多个职教产业集团,联系3万多家企业,形成一种紧密的产教融合关系。我们还选择360多所学校,建设了一批产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还和企业合作建成了1440多个实训基地。因为职业教育实训环节很重要,得有动手能力,这是它的质量基础。我们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第一批遴选了163个单位,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一年后进行了年审年检,证明这个试点是成功的。然后,我们又遴选了第二批203个单位开展试点,现在是366个试点单位,叫作现代学徒制试点。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在学校和产业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产和教之间建立一个“旋转门”,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来落实好这个规划,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两件事我觉得需要明确,那就是产教协同,产是支撑、教是核心;校企合作,校是龙头、企是基础。要处理好这个关系,把学校建在产业基地、建在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就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来,上海、浙江去年率先实行了新高考。请问陈部长,试点成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推进高考改革还有什么新动作?

    陈宝生: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它居于龙头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取得了成功,为其他省份的改革提供了经验。要说取得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牵动了高中教学改革。这个很重要。因为高考改革,招生改革,它是指挥棒,指挥棒改了,高中阶段的教学必须相应改革。所以,从上海、浙江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了“走班选课”等模式。过去那种固定班次教学的模式已经改变,学生的自主权大了。

    第二,推动了素质教育发展。这次高考改革之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内容。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学校都采取了建立创新实验室等措施。

    第三,在学业水平考评方面促进改革。过去考试的门类是固定搭配的,现在不是了,是动态组合的,发生了变化。

    第四,带来了新的挑战。试点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自主选课这个空间究竟多大才是合适的,因为这可以做定量分析,选择的课太多,学生选择的压力就会增大。还有选修的难度系数怎么设计,这是需要考虑的,比如说简单的课程选课的人多了,难度较大的课程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选择的数量,而难度较大的一些课程往往都是基础性课程,是需要加强的。另外,走班上课怎么组织,对老师的工作量怎样设定,还有学校管理怎么办、怎样改革,都是新问题。

    目前,上海、浙江已经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了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去年,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市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经验,注意到了试点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这4个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力量研究破解面临的这些问题。此外,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对这些省份,我们正在进行评估,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从试点情况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是成功的,进展是健康的。

    “‘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俄罗斯金砖电视台、阿尔法电视台记者:去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习近平总书记还发了贺信,我们注意到包括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国已经成立了多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陈部长能否请您介绍下一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考虑?

    陈宝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两国元首确立批准的一个教育合作项目。去年举行了开学典礼、建成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发了贺信,普京总统发了贺信,这是中俄两国教育合作的一个新尝试、新成果。目前进展情况是好的,建设过程当中的合作是愉快的。中国政府对中外教育合作历来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这40年,我们的教育就是在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走向世界的。我们的方针历来是“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的教育。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和一些国家合作,已经在中国办了一批教育机构,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我们已经办了26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其中1324所是本科以上学历层次。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种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互利互惠,让中国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外一些学校的优质教育,让国外的合作者在与中国合办的机构里和中国合作者取长补短,领略中华文化,培养双方需要的各类人才、双方合作的友好使者。这就是我们的方针,要“请进来”。“走出去”,我们这些年也加大了步伐,现在我们在国外合办了一批教育机构,发展情况也是好的,下一步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

    “必须要有一支宏大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教师队伍”

    成都电视台记者: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老师1578万人,面对解决增量的问题,下一步将如何解决好制约师范教育发展的问题,从哪些方面发力培养新时代的新型教师人才?

    陈宝生:师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是经营未来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提供的人才是未来的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所以本质上是经营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为未来生产人才的人必须是高素质的人。从总量来说,必须要有一支宏大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教师队伍。从存量来说,现有的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从增量来说,就是必须培养好未来的老师。培养未来的老师,靠什么?主要是靠师范教育教育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做顶层设计,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政策措施,把现有的师范院校办好,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师范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倾斜。因为这是教师的“母机”。另外我们允许和鼓励其他高校,特别是综合类大学兴办师范教育,发挥综合类大学的优势,为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通道。再就是对师范类教学设立专业标准,每个专业都设立标准,也就是说要有资质,不是你想办就办的。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后续还有相应的标准方面的建设措施。按标准培养,确保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加大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师德建设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师德为尊。教和育,“教”主要涉及知识体系,“育”主要涉及价值标准,所以“德”对学生的成长、对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大的方面的考虑。(本报记者 柴葳 刘博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