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训研融合育英才 新时代打造新南体
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极具技巧与美感的《波涛之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舞蹈与体育的创新融合,将充满韵律的舞蹈之美与精彩刺激的体育视觉震撼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获得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表演由南京体育学院技巧队完美呈现,这是学校继2017年春晚开场后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也是该校在人才培养探索方面的一次成功。该校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体育人才,又在为国家输送竞技体育精英,是一所具有独特办学模式的省属体育学府。
2017年,基于所处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迈入新时代、所属体育院校竞争呈现新态势、学校自身办学进入新阶段,面对被列入江苏省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获批“免试保送”研究生单位、参与北京冬奥会筹备等项目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建成高质量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心、构筑体育科研的创新阵地、打造体育文化历史的传承载体的发展目标,全力推动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大学。
1.学训研“三位一体”融合育人新模式
为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打造“健康中国”,培养一流的健康教育师资、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的专业从业人员,学校从教育的供给侧发力,率先在全国形成了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被誉为“南体模式”。在多年办学历程中,面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办学发展的新使命,不断总结、凝练、丰富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教体融合”的独特办学理念,推动各类资源形成育人夺标的合力,打造了“学训融合、育人夺标”的育人特色,形成了“学训研相融合铸就发展合力,育人才夺金牌勇担双重使命”的鲜明人才培养特色。其内涵是以育人为根本,分析教学、训练、科研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把握三者共性,构建三者融合渠道,推动三者相生相长,形成办学合力,实现出人才、夺金牌的综合效益。
根据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实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以提高体育院校的竞争力。学校主要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探索多种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形式,完善“一校二制”办学机制;二是积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体育类专业的互通交融;三是实行开放性办学,贴近社会、市场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四是改革课堂教学,加大科技、人文成分的教育,重视创新、创业和能力开发的培养;五是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分步尝试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六是完善特色办学,体现“人本价值”;七是改革课程设置,提高科技含量、教材深度和市场有效性;八是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专业综合能力测评;九是倡导个性化与多样化,克服“刚性”教育,实行资源平台共享融合;十是加强教师队伍的转型建设,实施教师、教练融通的“导师制”。
依托“南体模式”的办学优势,学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训练在专业化运动技能培养方面的示范效应和科研在规律理论探究方面的引领效应,借鉴训练“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原则和科研严谨求实的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其主要达成路径为:一是实施教学与训练融合的“体验式教学”;二是实施教学与训练融合的“实践式教学”;三是实施教学与训练融合的“前沿式教学”;四是实施教学与科研融合的“研究式教学”;五是实施跨部门的“双师式教学”;六是深化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创新体系;七是集结科研力量,提升训练竞赛的科学化水平。
2.构建体育类专业综合能力评价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改革实践
为培育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学校开展了“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类本科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
该项工作依据“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学校学科及专业发展定位、学生及家长、校友期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原则,面向全校体育类专业集群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充分考虑专业集群的共性和各专业的特色,锤炼体育类专业学生的三大综合能力,设计相应标准和测量方法,根据测量结果,按照反向设计的原则,构建体育特色鲜明的“3+X+Y”课程体系(“3”指3个专业教育课程模块,“X”指校选课程模块,“Y”指专业能力拓展模块),为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和明晰职业发展方向搭建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打造体育类专业“五枝交叉互通立交桥式”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体育类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标准与测量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成果导向”,对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最终取得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是对学生通过三年专业学习所取得最大能力的测量;二是“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内化知识形成专业能力的过程性评价,是对课程和教学的结果性评价;三是“持续改进”,指标和测量内容根据数据进行即时调整,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自2013年以来,经过实践发现,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回归到课堂,针对体育类学生的就业面向,开发出三大核心课程模块,丰富了专业综合能力的内涵,还在新一轮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强化了实践环节,技术课加入15%与运动技能体验有关的理论课,理论课要加入30%的体育实践课,从而丰富了体育专业综合能力的内涵,整个过程分为“顶层设计—实验检验—标准调整—写入培养方案—回归课程(方向性选修课程模块)—反思课堂(教学大纲调整)”几个关键环节。
本次探索的创新点在于科学性地界定了体育类学生所必备的三大核心综合能力;创造性地在体育类专业开展专业综合能力评价标准与测量方法的研究;实践性地验证了学习成效评估对高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保障;从实施导向来看,是希望大学回归大学教学之道、实践生本核心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所带来困境的客观需求。
3.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丰硕
学校的研究成果与人才培养成效,受到全国和省内设有体育专业院校同行的一致好评。2017年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在反馈意见中指出:“以‘有效教学’为核心,依托‘体育类专业综合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和实践,突出学生实践环节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修订培养方案,探索和完善了体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果获2017年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构建的‘三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梳理和丰富了基于能力的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技能比赛、职业技能考核等形式提升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促进专业教育与社会职业接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受到社会认可。”全国兄弟体育院校及省市体育部门高度关注,并多次派人员来学校学习取经。中央及省市多家媒体对学校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进行了大量报道。
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模式被誉为“南体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先后培养了15位奥运冠军、99位世界冠军、近千位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被誉为“冠军的摇篮”,为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崛起、江苏竞技体育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作出了突出贡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此高度赞赏,2014年青奥会期间专程来校访问并欣然受聘为“名誉教授”。学校被江苏省政府部门多次记“集体一等功”和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瞄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二次创业”,不断完善“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全面实施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四大战略”,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作风建设、党的建设“五个工程”,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迈上新台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