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 信息驱动 深化综改
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鲜明学科专业特色的电子信息类高校,面对信息时代以及省政府部门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对学校办学的迫切要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牢牢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从学校章程到战略规划,均明确“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强力打造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改革思路与举措
一、强力推进与互联网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
聚焦信息特色动态调整专业。顺应互联网经济浪潮,主动面向、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改专业”为起点,开启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专业红黄牌警示的“关、并、转”机制,重点是淘汰和优化与学校信息经济特色相关度偏低、规模小的专业和学院。5年内,学校专业规模已由过去的58个优化调整至23个类、40个专业,并继续向35个专业维持数推进。
学科导论课促进大类培养。以系统构建融合型的大学科导论课为信息经济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切入口,自2013年以来为大一新生开设了5门信息类学科导论课。学科导论课旨在提供学生学的知识图谱,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获得大学科背景下自主学习发展的导航系统,进而助推人才培养从教到学的思路大转换。
专业复合试点强化信息特色。充分利用学校信息与经管学科专业群的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相关学院、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配。学校陆续推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等多个类别的专业复合试点。
提升专业的“信息科技”内涵。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均明确将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化等作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明确各优势特色专业的IT建设方向和内涵,并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以及创新实践等环节,实现IT理念和内容的层层有效传导和体系贯通。
强化专业与IT企业合作办学。全面加强专业与信息行业、IT企业深度合作,增强专业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学校信息特色类的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全面实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办学。
二、强化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
重构信息技术时代的教与学理念。以政策驱动倒逼理念更新,形成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系列改革举措和制度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网络在线资源。强化课堂互动,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提高课程兴趣度和生生、生师互动度;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营造“泛在学习”氛围。
大力建设并运用新型网络教育资源。切实发挥学校信息类高校的特色,支持各专业建立优秀课程教学在线平台。建成拥有300多门课程的具有MOOCs特征的在线学习教学新平台,立项30多门基于MOOCs/SPOC的“翻转课堂”改革项目,吸引了省内外近6万名学生参与翻转课堂试点。“玩课网”的上线课程门数和学生参与次数均居浙江省高校首位。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评教评学方式改革。自主开发使用H-click网络课堂互动系统,有260门课程、135位教师使用该互动系统,有23000多人次使用该系统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和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杭电ACM在线评测系统”于2005年正式上线运行并不断升级改进,10多年来已成为国内公认的“性能更稳定、功能更齐全、比赛更丰富”的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越来越多的教师还熟悉、喜欢上了学习通移动平台、智慧树超星等。新型评价技术和平台对传统的评教评学方式产生了“釜底抽薪”式的变革。
三、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实践实训体系
完善打通虚拟实验室教学体系。构建完整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采用新型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设计虚实结合的实验项目,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实验室与信息管理系统。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全国推广,与3个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优势互补。
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基地建设。以信息科技为核心,实施“实践—创新—就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基地系统承担大学生电子设计、智能汽车、程序设计、挑战杯、机械设计、多媒体等多个信息类学科竞赛学生的选拔、训练及参赛,形成“互联网+行业特色”的学科竞赛体系。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体系创新,打造“创客空间项目”,支持“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学生创业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科技创业园以及文化创意园实现“三区联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实现时空上的全覆盖,切实提升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构建以“智慧教师”为特色的教师自主发展体系
创建适合智慧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以信息技术的理念与方法推动教师自主发展、促进智慧教学。通过制度供给解决影响教师发展的观念、评价标准和机制等关键问题,建立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动力。教师分类发展、职称评聘和绩效考评等关键制度,重点导向并奖励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类业绩。
智慧教学有力助推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学校着力策划了“聊聊教学研究与设计”等以互联网技术为理念和平台的系列活动,一大批活跃在教改教研一线的教师将信息技术紧密运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以教学效果为评价尺度的教学型职称系列让一线教师获得直升教授等机会,广大教师还以信息化推动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的“双国际化”。
成效与经验
一、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氛围浓郁,信息类学科竞赛成绩突出
学校形成了“学科竞赛、就业创业教育、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竞赛平台、实践基地、活动载体”四轮驱动的学生自主发展体系,以“泛在学习”为新特征的良好学风初见端倪。学科竞赛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激能、以赛育人”的实践育人体系。近五年在挑战杯、电子设计、ACM程序设计和智能汽车等全国大学生顶级学科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200余项,3次冲入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球总决赛。每年参加省级以上信息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列全国高校前列、浙江省首位。2018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我校列全国第18名,从学科竞赛管窥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引发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
二、人才培养的“互联网+”改造成效显著,翻转课堂辐射面广
“互联网+”思维推动教育内容持续更新、教育样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互联网+评价”等的新思维、新路径被广泛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等前所未有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校建设的在线课程已经吸引了省内外各校50多位老师和近6万名学生进行翻转课堂试点,部分课程在“玩课网”上运行。《C语言程序设计》已被20多所高校的近万名学生用于翻转课堂试点,成立了由26所高校加盟的课程建设合作组;“大学计算机基础”吸引全国30多所院校使用本课程线上资源,学习人数已经超过3万人。尤其是在校生刘隽联等自编出版了《C/C++》《应用密码学基础》《数据结构》等著作,以自主学习研发与朋辈教育为特征的新型“学霸”群体正在形成。
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沉淀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专业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国家和省级称号的专业、课程、团队、实验室、基地等。其中,获得国家特色专业6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通过工程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教学团队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实验示范中心4个。广大教师教改教研热情高涨,积极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在《教育研究》《高教领导参考》等上发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生学习力培养”“学科导论课为新生专业学习发展导航助力”等系列教学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应用论文。
四、智慧教学成就智慧教师,形成了一支优秀中青年教师队伍
通过实施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逐步汇聚了一支主动适应、引领21世纪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师资队伍。一批教师成为了互联网时代颇受学生欢迎、社会关注的杏坛翘楚。多位站在信息技术教育运用潮头的“金牌教头”“秀课达人”等脱颖而出,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如:“玩转教育技术”的青年教师石小燕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发表TED精彩演讲的大牌教授徐铭恩成为教坛新秀;韩建平、郭艳华等老师在“玩课网”上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吸引3万余名学生参与教学;“互联网+”程序设计竞赛的“金牌教练”刘春英以“一技之长”直升教授等。总而言之,“明星教师”越来越多,不断传递着教书育人好声音,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胡华 贺武华 陈建华 严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