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每个孩子走向诗与远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3-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黄新古与山区孩子一起上器乐课。 裴元康 摄

    ■中国好校长·名校长工作室系列

    黄新古从教31年,带了15届高三毕业班,做过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德育主任、副校长,先后在3所学校担任校长。既有教育者温和的理性,又有变革者大胆的创新,在冷静进行全面细致深入思考而做出决策之后,黄新古总会以最强的执行力,付诸敢为人先的行动。

    在校园里,黄新古出现在学生中时,总是笑眯眯地跟孩子们聊聊天。孩子,是他思考和探索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不管到哪所学校,黄新古率先思考的不是“要做什么”,而是“要追求什么”。黄新古是一个心中有数、视野中有格局的人。他对数字和架构非常敏感,学校的每一项实践举措都建立在系统的顶层设计基础上,并由此促成学校的综合创新。

    一所优质学校如何彰显自己的力量、贡献自己的价值?黄新古选择了追随更高远的教育理想。他通过培养和输送优秀管理干部、共享和输出优质资源等方式,有效辐射促进周边薄弱学校的发展,发挥了一所名校的社会责任担当,体现了一名优秀校长的胸怀和境界,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拓开了新空间。

    ——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李雯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这是上个学期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下文简称“南外”)第四届体艺科技节综合文艺晚会上的一个器乐节目。华光璀璨的舞台上,一群略带羞涩的孩子,紧紧攥着手中的口风琴,在演奏儿歌《虫儿飞》。当演奏结束的时候,几千名观众忍不住站立起来,送给孩子们阵阵浪潮似的掌声。坐在舞台前的黄新古,在南方微寒的冬晚,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但脸上流露出的是欣慰的微笑。这群孩子来自广东贫困山区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东二小学——黄新古校长工作室的特邀成员校。孩子们在南外的邀请下,首次登台表演。

    扎进深山,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给那里的孩子们同样的诗与远方,黄新古眼见这个工作室最初的梦想日渐成真。

    有教无类 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南外,是2014年由佛山市名校南海实验中学主办的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它的首任掌门人,正是1987年参加工作、在多所学校任校长后担任南海实验中学校长的黄新古。2015年4月,黄新古以优异的办学成就被省教育厅推荐进入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从此,在追梦和力行“为学生获得幸福的人生提供各种幸福元素,为教育涂上幸福的底色”基础上,他推行的“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周末零作业”“压缩语数英等必修课程课时”等创新举措,与实施的“人人都有一颗仁孝之心,人人能写一手好字好文章,人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人人都会一门乐器,人人参与一项科学探究活动”的“新六艺教育”,开始在全国具有了引领力和影响力。2015年12月,全国名校长领航班工作室——黄新古校长工作室被授牌,他与工作室7名校长,担负起为南海、佛山乃至整个广东省的教育办学与教育改革探索的重任。

    黄新古将帮扶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也让那里的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作为工作室的一项重任。他多次走进工作室成员学校、走进贫困地区,与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座谈,做到全方位调查帮扶学校的现状,科学把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很快就明确了帮扶的方向、对象和目标,绘制出帮扶的路线图。

    “每一个孩子”的概念,可以扩展到很多学校,意味着他们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家庭富裕还是贫寒,无论身心健康还是身有残疾,都能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有教无类”正是教育发展的最美好境界。工作室成立以来,黄新古与工作室成员深入几十所学校搞调研、作报告,“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学校纷纷主动申请加入工作室。黄新古积极开展校与校之间的结对帮扶,使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

    精准帮扶 每一个学校各有特色 

    帮扶重在行动。黄新古注重把帮扶学校联成一体,发挥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作用。为此,工作室前期花费更多功夫精心编织着这张帮扶网。“精”在何处?

    黄新古说:“工作室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体除了办学理念相同,还要突出教育特色,要用教育特色这根精线联成一体,编织成网。学校一定要发展各自特色,这张网才会充满活力和张力,南海外国语学校可以先做示范。”黄新古先后向几十所学校详细解读了南海外国语学校的“新六艺教育”,展示了教育成果。特别是工作室举办的以“新六艺教育”为主题的4场大型研修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1000多名校长和几千名教育工作者参加。

    “一所学校没有教育特色不行,教育特色不适合也不行。先让不同学校找到适合校情的教育特色,以办有特色的教育作为突破口,帮助更多学校步入提升的快车道。”黄新古参与了10多所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诊断、指导和多种形式的帮扶,吸收了7位乡村学校校长入室培养。他利用巡回讲学、校长论坛、专题调研、送教下乡、教育培训、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不辞辛劳跋涉万里,为这些学校发展特色把脉。不久,工作室成员校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建构了“生命·智慧”校本化核心素养及课程体系,中山市沙溪中学以电影德育校本化课程为教育特色,潮州市城南中学形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自主合作探究”校本课程特色,佛山市九江儒林中学确立了大爱教育校本课程特色,南海和顺一中建构了“和教育”的“和悦课程”教育体系,南海和顺二中形成了“善教育”课程体系。为了让更多地区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黄新古还带领校长工作室成员和骨干教师先后到清远市清城一中与清新区山塘初级中学、佛山市顺德伦教翁祐中学与三水乐平镇中学以及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东二小学等薄弱学校开展教育帮扶和教育诊断活动。

    帮扶的薄弱学校联成一张网,网上的薄弱环节自然也不少,例如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特色教育形同虚设、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对此,工作室进行了8次集中研修活动,重点在于诊断各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疑难杂症,寻找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实质性问题。研修活动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包括名师培训、名校考察、跟岗学习、专家诊断、推门听课、课题研讨、课程展示、撰写论文著作等。它们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既展示了成果也解决了不少问题,助推了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例如,潮州市湘桥区城南中学校长卢志永跟随黄新古研修三年,他的德育课题“班级文化建设对发展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被立项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的重点课题,同时被列入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科研项目;中山市沙溪中学的“教师与家长电影课”系列课题成果获得广东省德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影视德育课程可以如此精彩”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等等。

    深入人心 每一个志向奋发向上

    “帮扶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必须深入人心,照亮千家万户。”黄新古觉得这些年的教育帮扶似乎缺少了深度,缺少了一种让人刻骨铭心的强烈震撼感。2017年6月,他开始探索帮扶的另一条路径:选择一个帮扶点,扎下根来。于是,他把帮扶点扎在深山——帮扶不畏山深,进山越深,越能扶真贫。

    那年初夏,黄新古走进了五百里之外的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东二小学。学校地处大山深处,只有一栋教学楼,4个年级、7位教师、64名学生,没有音乐老师,没有乐器,也就没有音乐课和孩子们的歌声。

    启动“扶志”工程、走进心灵深处成为了第一步工作。“扶志”工程既扶学校发展之志,又扶孩子成长之志。这就必须温暖人心,深入人心,激励人心。他特邀校长何啟瑞成为工作室的成员,7位老师成为培训对象,64名学生成为南海外国语学校的名誉学生。这次黄新古团队进山,还以带来的2000多本新书为基础帮助学校建立“漂流书吧”,赠送每个孩子一台口风琴,组建学校乐队,讲授引人入胜的文化课,让孩子们领略知识的美妙。

    首次进山之行的临别之际,黄新古把“扶志”重点选在器乐能力的培养上。他想通过器乐演奏,激发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志向。他把这项重任交给了音乐教师曹建新。曹老师要在几个月内,教会每个孩子合奏几支乐曲,以便参加南外体艺科技节的表演。无论对于从没上过正式音乐课、更没玩过一件乐器的山区孩子还是对曹老师来说,这都是一项难度极高的任务。看到身边的曹老师面带欣慰坚毅地微微点头,黄新古走进孩子们中间,微笑着跟他们一一握手,一一击掌,并笑眯眯地向孩子们介绍“曹大师”的神奇本领,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那一刻,孩子们眼里露出了期待的光芒。

    一次,两次,三次……黄新古和曹老师时常奔波在这条漫长的山路上。一周,两周,三周……在黄新古笑眯眯的鼓励中,在曹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中,孩子们渐渐走进了曾经陌生的音乐世界,沉浸在了美好的艺术境界。奇迹出现了,这支神奇的“乐队”慢慢奏出了和谐的旋律,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开头那精彩的一幕。

    在这支乐队成长的同时,学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风学风全面好转;校长踌躇满志,筹划未来;老师精神抖擞,努力工作;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幸福成长。当地政府对于工作室深入细致、全身心投入的深度帮扶多次给予表彰,64名孩子的家长们赞不绝口、感激涕零,而之前一些转了学的孩子又转了回来。

    在2017年的最后几天里,工作室收到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来信,这是东二小学校长何啟瑞写来的。信中说:“尊敬的黄校长,在新年来临之际,感谢你们南海外国语学校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次欢乐。孩子们在文化、体育、艺术、自信心等方面进步非常快,尤其是您和南外老师们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精神,感动了山区所有的孩子……‘音’为爱,为孩子的未来、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希望,引领深山孩子走向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