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本报讯(记者 胡航宇 特约通讯员 辜文凯 柳卫)“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是政府各部门管理教育的权力重组,是政府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支撑。”日前,重庆市江津区教委副主任蔡增灏表示,“没有政府的主动作为,就没有学校的自主办学和社会的依法评价。”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以区政府牵头的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单位,没有模式可借鉴,啃这块“硬骨头”,江津区“自带干粮”先试先行。
区长亲自挂帅,制定《江津区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试点任务,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先后出台30余个配套文件,搭建起了“1+N”制度框架。从“管”“办”“评”“三个五工程”共15项内容入手系统推进改革。
改革就是要给学校释放更多的自主权。按照依法治教原则,江津区从清理政府权责清单入手,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结合重庆市委、江津区委的相关要求,清理镇街和区级部门教育职责清单63项、区教委行政权力清单七大类71项,将58项过程管理事项纳入不作为对学校及学校负责人考核的业务指导清单范畴。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干涉”已明确列入《学校管理权限清单目录》,五大类44项自主办学基本权限,积极推动学校办学权力依法、自主、规范、公开运行。
以前,江津区教育管理分为区—教管中心—学校三级管理,教管中心也行使着同区教委一样的权力。试点后,江津区撤销原20个教育管理中心,依托片区优质学校为龙头设立21个学区,使教育管理层级由三级管理向“区—学校”两级扁平化管理过渡。“弱化管理职能后,现在学区办的职责更多是督导、统筹、协调、服务。”江津区教委改革办负责人罗富君说。
德感区实验小学校长、学区办主任袁贞宏说,现在,不仅要考虑自己学校的发展,学区内各校的招生、学科建设、教研、督导等都要通盘考虑,“不能厚此薄彼”。
“以前,对小规模学校来说,一个学科就两三个人,教研不好搞。”袁贞宏说,德感学区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取学区研训中心、学科研训室、学校研训室三级研训梯次,把学区中20名学科精英聘请为学科兼职研训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研训互动,建立了“联合作战”新常态。
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江津区首先是实施学校自主招聘教师、校长“组阁”制等系列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其次是分类指导学校完善以“四会”为基本架构的多元共治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普通中小学试点在珞璜实验小学建立以校务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家长委员会等分类决策、分权制衡的治理模式,职业学校试点在江南职业学校建立“理事会决策”治理模式,推动建立权责对应的内部运行机制。再其次是指导区内各公办学校依法、依程序制定“一校一章程”,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
记者在江南职业学校了解到,该校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后,每周六上午学校召开党政联席会,除了校长、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等参加外,每次还特别邀请了10名教职工列席。“学校决策不再神秘,列席教师除了全程听取学校重大决策外,有时还会现场提出一些建议。”校长刘友林介绍。
“与传统封闭式管理完全不一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特征就是学校决策程序的法治化、民主化、透明化。江津区中小学内部治理主体多元、合作共治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罗富君说道。
目前,该区正着手培育具有专业性、独立性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结合政府主导评价、行业辅助评价,多元结合,实现评价效能最大化。
试点两年多来,江津区已形成制度成果35个,涉及改革专项24个,确立23个试点单位、16项专项课题,学区制、学校章程及内部治理结构、教研教改等10余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目前,改革试点的规划任务已大体完成,江津区教委主任朱文良表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改革重难点和关键症结做好制度设计,对标对表弥补短板,持续推进深化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