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白时间”学会独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你认识那些生活中塞满一长串课程、训练、课外活动的孩子吗……如果让他们到那些美丽恬静的地方,例如山际、海滨、乡野间度几天假,他们将会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享受自我,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时间学习独处,这会让他们难以面对成年后的生活。他们无法放松自己,因为从来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轻松度日。”

    这段话出自英国知名畅销书作家理察·田普勒。的确,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知道怎样独处,是孩子在“空白时间”中学习到的。看似在浪费时间,实际上孩子却能从中获得“为自己做决定,主宰自己人生”的能力。

    学会独处才能思考,很多德国人都如此认为。因为有空白,才能思考更多的未来和方向。

    当然也有脑袋空空啥都不想的孩子,但是正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想,所以做起事来格外专注。有时为了完成一件小小的作品,小小年纪的孩子可以几个小时都在做同一件事。德国的小学有游戏室,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益智玩具,成堆的积木和玩偶,可以让孩子在课后或者不在外面活动的时候,做些动动脑筋的事。

    当我先生的德国老板听到我们说“台湾的孩子经常要念书或补习到很晚才回家”时,直呼不可思议:“花那么长的时间,真的可以全部读得进去吗?有办法一直专心在书本上吗?”

    这样的质疑的确值得深思。我们从小就是这样念书念过来的,但是那么长时间坐在补习班里、书桌前,真正吸收并融入脑子中的知识,和念书时间不长的德国孩子比起来,却相去不远。

    那么,为什么要让脑袋死记那么多东西,而不愿意多花一些时间用来思考呢?德国人很务实地认为,书要念进脑袋去,需要有时间思考,思考过的知识进入脑中,才算真的是自己的。

    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过习惯了,一旦停下来,很多人不知该做什么,连孩子也是如此。英文课、才艺课等填满了下课以后的生活,一旦空下来,许多孩子反而会慌了手脚,直呼无聊。适度的课外活动当然必要,但孩子也需要有一些自己可以安排的“空白时间”。

    空白,有时更让孩子获益。在德国,我看到很多孩子似乎“无聊至极”,但是他们却可以认真而且没有目的地去完成一件事,那件事在我们大人眼中也许完全无意义,但他们却感到很重要。例如,在社区的马路上,独自一人把整条社区道路用粉笔画成七彩颜色,完成后还签上名字,告诉你这是他的“大作”,真是有意思。

    这些孩子除了和兄弟姊妹们共同玩耍,也经常尝试去独自完成一些事,不需要“永远”有人陪伴。无聊了,到社区里其他小朋友或同学家串门,是很平常的事。若找不到玩伴,自己溜直排轮、打羽毛球、踢足球、荡秋千,都可以打发假期里的午后时光。

    我经常想,孩子有伴很重要,但独处的能力更是将来竞争力的一环。因为在独处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习思考,可以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同时也才能够收获选择和决定。

    别担心孩子会浪费时间,别让孩子在永远无法停下来的学习中度过童年。学会独处,才能够思考更多。(作者系旅德华人,著有《适应力:让孩子与世界美好相遇》)

上一篇:烈士墓前的思政课堂     下一篇:智慧的爱不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