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教研“会诊治疗”教学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4-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效的教研活动应当有的放矢,切合教师的需求。每学期开始,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实验小学教导处广泛征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各备课组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综合,在此基础上确定教研主题,进行有计划的研究。我校在近年的实践与摸索中,构建了“三角”教研梯架,形成了有助教师成长的“立体”教研方式。

    主体梯架:“三人行”互助合作与全员“会诊”。在教研组长的引领下,教研组围绕研究主题,以“三人行”互助式合作研究和“会诊式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例研究。“三人行”是由三四个人组成的教学研究小组,通过“群体预设—实践验证—交流反思”三个环节,开展理论学习与课例研究相结合的课例评析研究。“会诊”的对象有时是某位教师的某堂课,“会诊”的“医生”是参加校本教研的全体教师。通过集体“会诊”,对该教师教学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把脉诊断,详细分析,并提出“治疗”方案。之后,通过博客交流和课堂教学常规调研,及时发现研究中的新问题,适度调整。这样的连续研究,有助于教师形成共识,进行行为跟进。

    辅助支架之一: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制度。教研组长是校本教研工作能否有实效的关键。为提高教研组长的管理、策划和指导能力,学校建立了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制度。例会一般每一至两个月举行一次,由业务副校长主持,教导处成员及各教研组长参加。会上,先由各个组长汇报上阶段活动内容,并对照最初计划进行分析。接下来,大家共同针对各教研组的特色工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制度,促进了教研经验的分享交流,解决了实际工作中一些具体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任务。

    辅助支架之二:“捆绑式”教研组评价。“捆绑式”评价,以团队为评价对象,把团队中个体的成绩与不足,纳入到团队的考评项目之中,最终以团队的考评结果来反映教师个体的成绩。每学期之初,可根据学科、人数等要素将全体教师划为若干团队,并告知评价指标,相关评价通常包括常规性指标和品牌建设附加分两部分内容。常规性指标包括教研规划、教学常规、主题教研活动实施、资料归档等内容。品牌建设附加分则涉及教学业务评比成绩、博客撰写、教研新闻的发布、教学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期末学校根据评价指标统计积分,评选出优秀教研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捆绑式评价有效弥补了日常学校评价中教师团队评价的缺失,增强了教研组成员的主体意识,促进了他们专业素养的提升。

    立体教研方式的打造,改变了教师各自为战的教研状态,促进了教师合作互助的教研氛围,有助教师在对话中反思,在互助中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