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贵州中职师资“顶岗置换研修”模式
2013年贵州省政府部门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的出台,加快了贵州中职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贵州中职教师数量不足与技能不专的问题日益凸显,中职教师“工学矛盾”成为影响和制约贵州中职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矛盾。基于此,如何在中职教育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引进优质教师、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对贵州中职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对此,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依据2011年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和2012年国家《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要求,依托教育部门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主动进行全省中职学校师资调研,并主动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展协同合作,创造性地构建“协同联动、平台支撑、精准培养”贵州中职顶岗置换研修共育实践模式,着力推动中职师资培训实践的路径、方法和机制创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中职师资培训提供“贵州方案”。
思维创新
实施“省校合作、协同联动”
针对“十二五”以来贵州“9+3”教育计划和“中职百校大战”实施中面临的中职教师数量不足与技能不专双重矛盾,特别是伴随中职学生规模扩张引发的在岗教师“该派的派不出”“新进的教师不会教”“中老年的教师教不好”等中职教师“工学矛盾”和能力严重不足问题,贵州省教育部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培训工作模式,率先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和实践中职教师顶岗置换研修共育模式,以有效缓解贵州中职教育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为贵州中职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大扶贫”产业提出互利共赢的实现路径,与传统的学历教育、短期进修等中职教师培训方式形成“组合拳”,进而促进中职教师“多元化”发展与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同步推进。具体做法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省市协作为基础。其中“省市协作”是指贵州省教育部门与天津市教育部门携手合作以开展高层对话交流为载体的合作联动机制,重在引入、集聚优质培训资源。二是以平台为支撑。即发挥贵州轻院国培基地在顶岗置换研修模式运行中的“统筹协调、协同培训、服务支持”核心功能,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共同创建“多功能一体化服务平台”,有效支撑顶岗学生职前培养与中职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实施。三是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即主动服务国家教育扶贫战略和贵州职教扶贫工程,以“要抓好下一代教育、决不能让一个孩子上不起学、决不能让经济困难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央指示精神为指引,按照省政府部门关于“教育拔穷根、职教先冲刺”和“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职教扶贫攻坚新思路,开展中职教育精准帮扶行动,进而实现教师培训、人才培养与教育扶贫的有机融合。
机制创新
“协同治理、精准培养”
贵州中职教师“顶岗置换研修”模式是关于中职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实践创新,与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四方联动、两端对接”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在机制运行方面相比,有三个显著差别: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即本模式的有效实施,特别强化贵州省教育部门在教育扶贫政策、师资培训资金、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组织领导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据统计,本项目已覆盖贵州省9个地区53所学校,政府部门累计投入培训费用达681万元。二是构建合作共同体。即基于合作各方利益诉求建立贵州省教育行政部门、天津市教育部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贵州中职学校、顶岗师范生、置换教师协同联动的合作共同体,并以合作协议为各方责任共担的依据。三是创立平台转换机制。即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模式运行的中介平台,履行协调、培训、服务三个核心功能,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实现“聚集需求”“组织协调”“协同培训”和“聚焦服务”,保障模式运行中的节点衔接。四是精准培养。即以需求为导向,遵循教师职业发展规律,结合顶岗师范生和置换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采取角色互换、岗位体验、多元选择、以师带徒、分类指导等多种方式,对从贵州中职学校抽派的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信息技术3个师资紧缺专业的189名教师和天职师大选派的206名对应专业“卓越师资班”高年级优秀学生,到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支教进行精准培养。从机制运行效果看,既解决了贵州中职学校因师资不足派不出教师参加培训的窘境,又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卓越师资班”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了合作共赢。
内容重构
“关联组合、模块构造”
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是教育链上两个彼此关联而内容侧重点不同的节点。其中,顶岗实习阶段重实习教师教学岗位实践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经验知识、技巧知识和动手实践知识的学习。而置换培训则重置换培训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化学习,特别是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策略等教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基于此,针对顶岗学生实习支教和置换教师培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按照“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并重”的原则,对“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分阶段实施。
而具体做法是:对学习培训内容进行“关联重组、模块构造”。其中,顶岗实习内容设计基于天职师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贵州中职教师职前教育进行关联思考,具体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班级管理和社会调研四个模块,侧重培养职业教育本科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置换教师培训则基于贵州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天职师大在职进修培训模式改革进行创新设计,具体内容包括职业教育基础知识、职业教育专题理论、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调研实践四个模块,侧重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系统培养中职师资的双师素养和双师能力。其中,职业教育基础知识和社会调研实践两个模块由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实施,职业教育专题理论和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两个模块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组织实施。
模式创新
“两阶段、三融合”协同教学
教学模式创新是顶岗置换研修模式实践运行的难点。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和置换培训教师的差别化学习需求,按照“项目任务+理实一体+岗位体验”一体化协同教学设计要求,创造性地实施“两阶段、三融合”协同教学模式。即基于“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并重”原则,基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设计,聚焦顶岗支教与置换培训两阶段一体化实施所形成的“课岗相融、产教共融、角色互融”的“三融合”协同教学实践模式。其中,项目任务内容模块设计是“课岗相融”实施的基础,真实情境化教学环境设计是“产教共融”落地的前提,“理实一体”课程教学设计是开展岗位实践操作体验、实现师生“角色互融”的关键。
不难看出,这一教学模式融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引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采取“内容+课程+岗位”一体化设计思路,依托多主体协同联动和师生岗位角色互换,探索贵州中职师资培养新模式,着力有效解决贵州中职校伴随办学规模扩张导致的中职师资矛盾及其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问题,其“政校联动、产学融合、合作共育”中职教师培养新模式、“统筹协调、协同培训、服务支持”多功能一体化服务平台和“两阶段、三融合”教学模式,是对职业教育“顶岗置换研修”模式理论的创新,丰富了职业教育“顶岗置换”模式理论,为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提供了新路径,不仅在贵州职业教育扶贫及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取得显著成效,而且在山东、新疆和西藏等全国多地得到复制和推广,产生了示范与引领作用,成效显著。
(周 杰 陈秀娟 游明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