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改变“传统”的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4-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我这里的学生都被抢光了,学生设计的作品也被好几家公司抢走。”走进吉林动画学院产业大厦,“三味工作室”负责人路现娜告诉记者。去年9月,她率领学校团队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斩获了两项团体冠军。

    “我们的参赛项目是《国风漫画创作源计划》,这个项目在2013年就成立工作室并启动了。现在是漫画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要把中国风推到国际上去。我们的两个作品《三十六计》和《山海经》已经与美国的公司签约了。”路现娜介绍。

    在产业大厦里记者看到,像路现娜这样的原创工作室还有很多。这里是学生学习和实训的平台,也是文创产品孵化企业;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可能是项目负责人,也可能是公司的技术大咖,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像是一个生产流程;院系负责人同时又是公司的经理或艺术总监。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课堂形式和教师的定义都与高校的“传统”有很大不同。

    吉林动画学院创始人、校董事长兼校长郑立国对记者说,在我国,实现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是高等院校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教育方式。但长期以来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学、研、产被分隔为三个领域,产业从来没有作为办学主体进入教育,专业按照学术性设置而不是按照产业设置。“我们要改变和探索一条新路,让产业融入教育,把壁垒打通。用企业家的思维办学,用市场意识和商品化价值建立与工业化体系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如今,“学产融合”模式让这个办学仅仅17年的大学,在我国文创高等教育和文创产业中异军突起,成为文创人才培养高地和文创产业创新引领者。记者近日走进吉林动画学院,寻找它办学的答案。

    按产业链打造专业链,用产业群带动专业群

    吉林动画学院成立于2000年,当时国家只有动画专业目录,还没有独立的动画专业,该校成为第一所独立设置动画专业的院校。

    成立之初,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即打破传统,没有按照学科门类设置专业,而是按照产业链打造专业链,按照产业群设置专业群。目前学校有12个学院、29个专业,从初建的动画专业到刚刚建立的影视造型专业,全部按照各专业对应的行业产业链来设置。

    为什么要以产业链来设置专业?郑立国说,这正是创办学校的一个初衷。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构建符合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用市场高端项目引领教学变革。作为应用型大学,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方向,一定要考虑到行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在这方面,我们是实践超前于理论的。”

    副校长王春利说:“我们把文化产业分为四大领域——动漫、游戏与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影视与新媒体,并按照这四大产业群建设四大专业群,同时按照产业链落实培养方向的各个环节,也就是各个专业方向。在设置上,专业和产业都是对接的,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专业的发展。”

    她以动画和漫画专业的建设举例。该校动画艺术专业在2000年建立之初,即按照动画产业链设置了几个方向,如前期设计、影视动画、新媒体动画、影视特效、动画管理与营销。十几年来,动画专业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不断做强,现在动画专业成为学校主导学科,具有规模最大的教学团队、研发团队及学生数量,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专业。

    学校后起之秀的漫画专业,以前是动画专业的一个分支,2015年前还没有被列入国家专业目录。2015年学校成立漫画学院,设置了独立的漫画专业,目前有新媒体漫画和商业绘画两个方向,与文化产业大方向紧密结合,成为学校发展势头最好的专业之一。

    目前,吉林动画学院在校生达万人以上,毕业生成为文创行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和行业引领者。

    教学平台化,教学内容项目化

    在吉林动画学院,所有学生从大三开始,全部进入“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学习,直到毕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与产业紧密结合。

    在动画艺术学院三维工作室,三维系副主任关剑正在和他的团队创作原创短片《小女孩和父亲的故事》。关剑向记者介绍:“我们这个专业有模型、材质、灯光渲染、动画四大方向、8个工作室,学生在这里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技能,还要像生产线一样共同配合完成一些项目。比如这个短片,由6个教师带着学生做,要做一年半,一直到毕业。”

    这样的工作室就是“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的基本形式,有学生、有专业指导教师,还有商业项目或准商业项目。

    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管理部主任彭巍介绍:“平台实行工作室制和项目制,同时把市场高端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做的完全是真实项目,大三大四所有学习流程都进入这个体系中。”

    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由学校和企业共建,工作室负责人也是项目负责人,教师团队由校企双方人员构成,每个工作室的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根据项目大小来确定。“工作室每个学期有150到200个左右,可容纳5000名学生,教师270人左右,项目每年大约有200项。”彭巍说。

    这种大平台和传统课堂相比,最大优点就在于“做真实项目”,实现学产无缝对接,整个平台流程完全是真实的,这与传统课堂按照理论模拟商业项目完全不同。

    “传统课堂是教师讲案例,平台教学则实行项目制,学生更有自主性,找各种方法,探讨、研究,由教师把握整体质量,进行重点案例讲解。我们这里12名教师,都是项目负责人,还都是‘双师型’教师。”三维系副主任关剑说,“我们做的项目很多,有企业项目、政府项目,还有与其他高校的合作项目。”

    彭巍介绍,平台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培养方案、项目方案由学院和企业、学科、产业一块制定,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学产一体化。

    实行工作室制和项目制后,国内外业界的高端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在吉林动画学院成为一种常态。

    “以工作室和做项目进行的合作非常多,这些年我们引进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港台地区资深导演、编剧、游戏制作人、设计师、人等高端人才和国内外教育专家100余人,他们不是简单地来做几次讲座,而是在教学、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项目创作、科技创新等方面我们合作很深,很多产品都是合作项目。”王春利说。

    去年11月,该校与澳大利亚无忧时刻公司合作成立了动画电影工作室,无忧时刻公司著名制片人巴里·普鲁斯和胡赫将在半年内带领师生共同开发一部90分钟三维动画电影、一部26集动画系列片和一部5分钟动画短片的剧本和动画样片的前期创作。

    “这是学校与巴里·普鲁斯先生的第二次合作,7年前第一次合作中,他带领学生进行编剧、美术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等动画前期内容的探索和学习,指导60名在校生共同创作了《狼和兔子》《种猫》《都市幻想曲》等6部动画电影前期设计内容。”王春利说,“现在这个工作室向全校招聘学生,报名非常踊跃,72名学生已经进入工作室进行创意工作。他们将在这里最大限度打开思维和眼界,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技能。”

    引企入教,产业成为教育主体元素

    传统的产教融合有几种形式: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学校三方合作,这是一种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作形式;还有一种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双方基于互惠互赢的基础,共同开发项目并进行人才培养。但吉林动画学院却打破传统,把企业引入学校、融入教育,把产业作为教育的主体元素。

    吉林动画学院“引企入教”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隶属于学校的企业,二是把外部企业引进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学校纪元时空集团公司副董事长谭皓月说,2008年以前学校基本是与企业合作,后来学校根据专业和产业方向成立第一个动漫公司——吉林禹硕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后来又成立了吉林纪元时空集团公司。目前该集团公司下辖禹硕、天博两大影视公司,以及吉林文创动漫游戏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华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这四大产业公司即是对应四大专业群而建。

    谭皓月说,近几年集团公司还引进吸纳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科技领军人才100多人,通过开展特种电影、全息影像、手机游戏、体感游戏、移动互联网和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掌握了20余项自主关键技术,研发出21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性成果,“现在,这些成果都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上了”。

    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天博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张蕊是学校第一批企业员工,也是我国第一代动画产业从业者。她认为,动画这样的文创产业和教育结合好,会产生突飞猛进的进步。

    “2002年我在深圳参与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那时原发技术都是国外的,做的项目也是外企的,我们只是做加工,电影播放时,我们的名字连片尾的字幕都上不去。2004年我来到吉林动画学院,当时学校成立了动画工作室,2008年在工作室基础上成立禹硕影视公司后,我们开始研发核心技术,2013年我们制作出3D院线电影《青蛙王国》,现在这个品牌已经制作出3部,第一部国内票房2000万元,在欧美上映票房达到1500万美元。从那时到现在,也就十几年时间。”张蕊说。

    “那么,引企入教产生的这些成果之外,还给教育带来了什么?”记者问。

    “一是使得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使师生教与学的内容不断更新。二是教师与公司员工互动,教师的技术水平与公司一起更新,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再是学校难题。学校有几百名员工,他们是双师型的储备室,既能做,又能讲课,还能带队。三是使学校始终站在行业前沿领域并可能引领行业发展。四是学校就是巨大的实习场,学生实习实训不再是专业教育难题。”张蕊说,师资的互动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是“引产入教”给人才培养带来的一种新机制,是比任何创新都重要的成果。

    “现代科技发展更新非常快,一般两年左右技术就会迭代,因此教师也必须不断提升。我们在管理上,公司员工和教师可以互动,技术人员研发出新技术后,要给老师和学生宣讲介绍,天博公司有十几名骨干员工都是教师,同时教师也参与项目制作,在参与中提升技术。这几年我们在动画编程方面研发出300多个插件,都是员工和教师共同研发的,已经全部用到了教学上。”

    在张蕊看来,公司做出来的其实是两个产品:一个是文创产品,一个是学生,二者密不可分。“我们在文创行业领域形成了品牌效应,国内有规模的公司肯定有我们的学生,从事5年工作的,都可以做到总经理、艺术总监或部门经理,毕业十几年的都成了行业资深人士。”张蕊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吉林动画学院投资建设的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作为吉林最大的专业动漫游戏集聚区和孵化基地,目前已引入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画研究院、现代动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孵化100余家企业和300余个大学生专业工作室,在学校形成浓厚的“创意硅谷、创业硅谷”氛围,成为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2017年7月,吉林动画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又收获34个金奖项目中的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