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茶叶 大大文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福建农林大学是我国涉茶教育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高校之一,先后培养了“台茶之父”吴振择、近代茶学泰斗张天福等一大批茶叶大师。安溪是全国较大产茶大县,安溪铁观音的品牌价值多年蝉联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全国首位。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和安溪县联合筹建安溪茶学院,立足茶叶主产区,积极探索茶产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新模式、新途径,取得了丰硕成果。

    构建校地企三赢的“公办民助”资源聚合长效机制

    福建农林大学和安溪县强强联合,再加上安溪众多海内外乡贤和茶企的襄助支持,开启了茶产业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更成为支撑安溪茶学院办学的强大力量。根据合作协议,安溪县负责提供办学用地、配套办学设施、出台支持政策;乡贤和茶企捐资建设校舍、科教实践基地并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福建农林大学负责师资、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的投入。精诚合作浇灌出绚丽花朵。茶学院仅筹建一年就正式招生,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创下了福建省单个教育项目社会捐资较多、建设速度较快、效益较显著的可喜业绩。

    为了支持茶学院办学,校地企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协调机制,包括联合成立安溪茶学院董事会,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及时研究解决茶学院发展中的问题;联合组建产教融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大对茶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联合成立安溪茶学院教育基金会,定期注资,为茶学院办学提供经费保障,更大限度地发挥校地企合作的优势,被誉为全国高校“校地合作、公办民助”的典范。

    先行先试耕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田

    创办之初,安溪茶学院办学模式就被列入福建省高等教育改革试点,被赋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任。经过深入调研,茶学院从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出发,推出了一系列有分量、有力度的改革举措。在专业设置上,改变过去按知识体系设置专业的做法,设置了3个本科专业5个方向,分别对接茶产业链5个关键领域人才需求。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由校地企协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立足主产区办学的优势,推动技术能手、行业大师、管理精英等六大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推动实践教学无缝对接茶产业链茶树育种栽培、加工生产、企业管理等九个环节,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模式。

    六年来,茶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936人,输送到全国21个省份,就业率达到97.76%。由于人才培养质量过硬,来校招聘的90%茶企不经试用期直接聘用毕业生,不少毕业生刚出校门就成为了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同时,茶学院先后培训了茶产业领军人才、行业大师等2100名,分布到安溪80%乡村、福建省60%主要产茶县和全国15个省份160多个产茶县,其中大多数成为推动茶乡振兴、茶业繁荣的重要力量。2017年,茶学院入选福建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这既是对茶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矢志把论文成果写在茶乡大地

    创新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驱动力。安溪茶学院深刻认识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聚焦茶乡振兴、茶业转型的重大需求,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到基层、专家服务到基层、成果推广到基层、学生实践到基层,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目前,安溪茶学院获批建有各类省级创新平台5个,牵头组建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长期为60多家大中型茶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发推广了近百项新技术、新成果。其中,以茶学院为技术支撑的茶产业园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中央财政支持1亿元,将致力打造为全国茶产业园之冠;主持编制了乌龙茶国际标准,掌握了全球乌龙茶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这是首个由中国人编制的茶叶国际标准,也是为数不多由中国人编制的国际标准;推广了“茶豆间作”的生态茶园模式,既能减少茶树虫害、提高茶叶产量,还能提升茶园生产效益,为生态茶园建设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