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变形”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4-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走基层 记者在现场

    枝繁叶茂的各色花草、小巧精致的凉亭、文化特色鲜明的回廊,将位于苏皖边界的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装点得分外美丽,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南京市园林式校园”。

    然而,校长王知标最得意的并不是精心培育的花草和独具匠心的景观设计,而是偏于校园一隅的学生厕所。这个厕所巧妙地与前方的木制长廊融为一体,初来校园的人往往难以识别。走入室内,光亮洁白的地面、清新的空气、电子感应的水龙头,以及有序摆放的绿植,让人不敢相信,自己正置身于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

    对秦淮区四方小学校长喻健来说,厕所提升工程不仅是改善了如厕环境,更让学生有了安全保障。她告诉记者,学校每层教学楼都有一个厕所,经过十几年的使用,这些厕所设备老旧,特别是到了下雨天,地面湿滑,学生很容易摔跤。“现在,我们使用的地砖都经过特殊处理,防滑性能很好。而且,每个墙角都包边,即使孩子不小心撞上去也不容易受伤。”喻健说。

    在厕所改造的过程中,许多学校还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配置人性化的设施设备。在鼓楼区紫竹苑小学,记者发现,男女生厕所的洗手池都依据学生们的身高差采取了一高一低的形制;每个蹲厕内部都装有扶手,体力欠佳的低年级孩子随时可以倚靠;男厕所的小便池前还添置了一块长长的搁板,让孩子们可以放置随身携带的书本。“我们在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意见,做到真正以人为本。”紫竹苑小学副校长徐品芳说。

    2017年,南京启动中小学厕所提升工程,对全市80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改造面积1.8万平方米以上。该市计划3至5年内,根据国家现有规范和标准,对全市所有需要提升的学校厕所加以改造,达到“方便卫生、安全实用、美化环境、提升品位”目标。

    “这项工程不仅是改善了卫生环境,而且对于塑造学校文化品位以及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也有好处。”王知标说,“比如,我们会在厕所的墙壁上贴上温馨的提示画,告诉孩子们要耐心排队、及时洗手、节约用水等。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好习惯就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