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 缔结县域教育“命运共同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5-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东安县井头圩镇凡龙圩学校教师兰旭霞与学生在一起玩扑克。东安县教育局 供图

    东安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坐落于武陵山片区,素有“湘南门户”之称。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东安教育却一直走在湖南122个县市区的前列。

    最近几年,“集团化办学”成为东安教育的又一“吸睛之笔”,受到省里多次点名表扬。要说“集团化办学”,并非新鲜事,东安的做法为何如此受“青睐”?近日,我们前往“湘南门户”寻找答案。

    组建:“1+X”模式,“人财物”三独立,覆盖全部学校

    “我们组建教育集团的目的,是要实现县域内所有学校的共同进步。”唐德光2011年调任东安县教育局局长,他清楚记得,有一段时间,东安教育的城乡两级分化相当严重。

    城乡差异明显,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抓住“牛鼻子”,抬升农村教育“底板”,以“优”带“潜”、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实现均衡配置资源,是东安探索农村地区集团化办学的初衷。

    “全县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分布在农村”,唐德光说,镇上或山里都有,且学生数从上千到几百不等,校情差异极大,“个别学校老师体量小,无法开展教研”。在充分调研后,唐德光最终定下了东安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2014年,以县长为组长、教育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的“东安县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成立。随即,《东安县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出台。全县68所中小学校依据高中、初中、小学分类,组建13个教育集团,每个教育集团包含3至8所学校。

    “我们设定的是‘1+X’模式。”唐德光告诉我们,集团划分依据城乡结合、区域就近组合原则,集团内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乡镇中小学为骨干,周边薄弱校为帮扶对象,组建校际联盟,形成“资源共同享用、城乡共同携手、师生共同进步、学校共同发展”的城乡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

    与“名校托管薄弱校”或“名校办分校”等模式不同,东安的“1+X”模式组建的是类似“兄与弟”的协作性联盟。全县13个教育集团就是13个“命运共同体”。对外,这些集团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对内,各成员校法人代表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基本保持“人财物”三独立。集团化办学的特性体现在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等“八大行动”中。

    大盛镇中心小学校长周业富说,各校既能充分汲取优质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又能因地制宜地彰显本校特色。

    运行:以“质量崛起”为目标,以“协作共享”为原则

    成员间“独立性强”的教育集团一经组建,遇到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在“松散”的组合中真正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在顶层设计上没少花功夫”,唐德光为我们逐一列举。

    教育集团大教研组教研活动方案、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年度考核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陆续出台;定期召开教育集团联席会议,确保集团高效运转;教育局与各牵头校签署“军令状”,即集团内各校捆绑发展工作规划;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年终考核获奖的教育集团予以奖励,等等。

    为实现“有个性的共同发展”,各集团在操作层面也都有自己的“创意”。白牙市二完小是“白牙市二小教育集团”的牵头校,自2014年12月集团组建以来,该校牵头成立了“集团理事会”,相继打造了集团间校长交流平台、集团内校长交流平台、集团内各部门和教研组交流平台。

    “‘四大平台’是我们集团根据自身特点所创。”白牙市二完小校长陈青山说,教育局并不要求各集团在具体操作层面“步调一致”,只要目标指向“质量崛起”。

    与此同时,在“协作共享”原则的运行机制下,13个教育集团基本实现了“集团内教师和中层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集团内教师总数的5%”“牵头校每学年至少安排一至两名教师到帮扶学校支教”,等等。此外,东安成立20个名师工作室,聚集65位名师,合力打造“名师课堂”“名校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实现了集团内的优质课堂共享。

    经过3年的集团化运行,东安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白牙市二完小教育集团”有4所学校在2016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进入前十;横塘学校、新圩中学被认定为“湖南省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示范校”。

    评价:“音体美”纳入体系,集团内外“大捆绑”

    在农村长大的唐德光,小时候几乎没上过音乐、体育、美术课。“我不希望几十年后的农村孩子还与我当年一样”。在制定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时,他极力主导将音体美纳入集团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要考核各学校有没有按课表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更重要的是以教学抽测方式,对三科进行评价”。

    比如体育,“抽测项目有跳绳、50米跑、仰卧起坐、广播体操和东安武术”。毕业于广西师大体育系的唐妍,刚带着大盛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接受了2017年度体育教学抽测。音乐抽测以全班合唱与两人合唱形式为主;美术抽测包含两项:全班本期美术作业、30分钟内完成一幅指定画。

    “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必须接受三科教学抽测。”唐德光说,每5个班抽1个班,同时考虑到城乡差异,设定“修正系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

    关于师资,“一方面县里加大补充力度。”唐德光说,另一方面集团内各校实行专业教师走教,基本解决了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

    为方便考核评价,13个教育集团被分别纳入6个督学责任区,由督学责任区负责对教育集团展开常态化督导和年终考评。评价标准设有制度建设、资源整合、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特色创新、安全稳定6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各有11项二级指标。

    教育局则对教育集团牵头学校、成员学校,负责管理该集团的督学责任区进行捆绑考核。集团内只要有一所学校考核不合格,其他成员校和督学责任区当年考核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员参与、协作共享、捆绑考核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正是东安依据县情找到的一体化发展‘突破口’。”唐德光说,东安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集团化办学能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各校结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命运共同体”,最终推动本县城乡教育一体化迈上新台阶。

观察者说

城乡义务教育“齐步走”

吴春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明确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说来简单,但面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家长重视等各种教育条件的不平衡,知易行难。为此,东安县以城乡教育均衡为目标,以集团化办学为总揽,对教育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师资培养流动、督学体制等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在改革“指挥棒”下,城乡义务教育“齐步走”。

    自2011年以来,东安教育以“优质均衡”为奋斗目标,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教育优先的良好氛围,汇聚更多的力量关爱教师、关注教育。通过“大投入、大改革、大创新、大发展”的非常手段和6年的不懈努力,东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初见成效。2014年,东安开启了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将音体美测评成绩列入对学生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之中,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东安教育事业在优质均衡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水平等方面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教科院)

        ——东安数字——

    ●2387人次

    3年来,东安县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后,全县共有2387人次教师参与集团开展的优质课观摩与评课活动。集团开展教研联盟活动116次,送教432节,教师支教336人次,校长和中层挂职交流48人次。

    ●1.8亿元

    2015年,投入1.8亿元建成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由原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仪电站整合而来。依托1个发展中心、20个名师工作室,全县教师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2.57万个

    2016年起,计划投资10亿元,启动东安三年学位建设攻坚行动,新增学位2.57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