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呼唤“守门人” 大情怀担当新使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5-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4月26日,上海市总工会机构宣布,经过单位推荐、民主评选及两审两公示等各项程序严格把关后,2018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章)”和“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获奖名单揭晓,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被授予“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消息传来,全校师生为之鼓舞,而这也是该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和特色办学基本方略的更好注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上海健康医学院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致力于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层健康“守门人”,构建育人体系,建设全科医学学科,服务社会。目前学院开设临床医学本科、临床医学(乡村医学)、临床医学(院前急救)三个专业方向,构建了“学校—医院—社区”联盟教学体系,同时积极开展社区慢性病全程管理相关研究,走出了一条为“健康中国”培养新时代基层卫生人才的特色道路。

    善谋势

    在时代需求中明确培养方向

    谋势而动,顺势而为。根据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人才,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办校的初衷。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上海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广大农村居民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目前的乡村医生队伍在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执业能力上都难以达到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人才断层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基本医疗服务的极大瓶颈。

    2006年8月,原上海市卫生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乡医培养的通知》,文件提出“以定向培养、定点招生的方式培养三年制新乡医”。学校从文件下发伊始就开始酝酿实施,在2007年实现了正式招生。在过去的11年中,学校对如何培养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并具备“六位一体”和“能医能防”能力的新型乡村医生(简称“新乡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成功实行了“免费定向学生”招生,实现了“入学委托培养协议”和“毕业就业签约”达到全部的不俗成绩。

    根据《“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上海市正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制度,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这亟须加大基层医疗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在这一新形势下,上海健康医学院依据教育部门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标准,于2013年开始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并于2016年9月开始招收首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现该专业在校人数达到258人。

    抓关键

    在深化改革中提升教学品质

    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后,如何进行培养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在“新乡医”的培养中,学校创建和实施了三年制订单定向培养“新乡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现代乡医”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同时采用早期临床、问题导向的学习(PBL)和情境模拟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以“乡村医生工作情景”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以阶梯递进方式对学生进行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据订单式培养的特点,创造性地构建了“校—院—委托方”三方全程育人机制,从数量及质量上保证了委托方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进行医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横向整合,实现了基础与临床整合、人文与能力整合。学校还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护联合的跨学科学习团队,综合提升医学院各相关专业学生的未来服务能力。

    重实践

    在人才培养中追求应用为先

    作为一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市属医学本科院校,学校十分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现有附属医院5所,其中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三级乙等附属医院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3所,实践教学基地2所,新疆教学医院1所,社区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7个。

    在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方面,学校着力实行医教协同,积极建设“学校—医院—社区”联盟,从2013年起学校开展了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区校共建工作,2014年上海市卫计机构正式启动了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建立“学校—区县卫计机构—附属医院”三方联席工作机制。

    在构建早期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学校以全科医学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实施早期临床教学,构建了“早期全科医学实践”体系,即“一个目标,两门课程,三级保障,四种方式,五大内涵”的早期全科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医学导论”“早期社区实践”两门课程,在“学校—医院—社区联盟”三级保障下,通过POIS四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的递进,确保“医学的责任、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医患共情与医患沟通、社区服务初步技能、白求恩精神”五大具体学习目标的实现。2017年,“早期全科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实践性服务方面,学校积极开展以反哺社区为导向的实践性服务,鼓励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通过老百姓喜欢的方式传播健康理念,将在“医学导论”和“早社区实践”课程上获得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2017年,学生的“掌握急救知识,守护健康生命”实践活动在“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修医德

    在人文素养中打造特色发展

    常言道“医者仁心”,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医德修养塑造,强调将社会担当、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贯穿渗透到课程、实践和考核的各个环节。学校在“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上海2030”文件精神的指引下,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初步临床诊治与预防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投身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学服务,并承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学校通过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了“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此外,学校还通过叙事医学,培养医学生的医患共情能力。学校于2016—2017年开展了以“兔博士”为主题的叙事医学系列活动,学生做的《叙事医学、医患共情》报告荣获首届上海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论坛主题报告“优秀风采奖”。学校建立了学生培养的全程导师制,还通过白袍仪式、医学生宣誓、走近名医名师活动、志愿者活动、“一诊到底”竞赛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医学的圣洁和荣誉。

    显成效

    在扎根基层中彰显奉献精神

    “学习在岗位,成才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扎根基层,做一名优秀乡村医生”,这是上海奉贤区南桥镇乡村医生程燕常说的一句话。2016年12月,80后的她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了一个代表上海赴京参加全国基层岗位大练兵技能竞赛的机会。在赛场上经过与各路好手激烈比拼,她最终获得了全科医疗农村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并于当年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她还先后代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各项比赛,先后获得奉贤区红十字急救比赛团体第三名和奉贤区南桥镇青年岗位先锋等佳绩和荣誉称号。

    程燕是学校2010届学生,她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工作,并运用所学服务于当地农村的广大百姓。像程燕这样优秀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的辛勤培育,如获得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的胡燕琪、获得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的于波等。

    截至目前,学校共培养了1152名具备适用技能的“新乡医”,他们分布在上海8个郊区93个卫生服务中心的178个卫生站点。他们积极投身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不仅改善了市郊基层卫生网点的人员结构,同时也以规范有效的执业技能和极具亲和力的执业方式服务于广大农村居民,显著地促进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提高。

    回首往昔,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放眼今朝,风华正茂,意气方遒;展望未来,锐意进取,再谱新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培养上海基层健康“守门人”的摇篮,在新时代下必将勇挑重担,扛起健康大旗,在促进“全民健康”的道路上昂首向前、再接再厉,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