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遥控深潜科考成果丰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5-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 通讯员 黄艾娇)5月16日凌晨1时许,随着“嘉庚”号科考船缓缓停靠厦门通达码头,由同济大学主导的南海遥控深潜科学考察航次完成预定科考任务,收获多项重要科学发现。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组织的一次科考航次,4月17日在厦门启航。

    “在这次科考中,我们在地质、生物和沉积动力等方面获得了多项重要的科学发现,采集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数据和样品,这为深化‘南海深部计划’的构造、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此航次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说。

    来自国内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等多专业的22位科学家组成的科考团队,利用租用的加拿大遥控深潜机器人,对从南海东北到中南部陆坡的冷泉、海山和特殊沉积区高效地进行了33次科学下潜考察,水下时间累计320小时,单次水下科学作业时间最长达33小时,累计航程2600海里,下潜最大深度为3850米。

    “相对于现代大洋扩张中心较新的热液活动,这次南海海底古热液区的发现和研究,对金属成矿及其后期风化富集过程研究、深部生物圈探索、潜在金属资源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怀阳说。

    此航次还首次在国内开展面向大中学生和公众的深海海底现场直播科普活动,实现观众与海底机器人作业实时互动,为专业及非专业人员广泛参与科考航次工作作出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