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深度融合有方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博物馆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共文化机构之一,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能。博物馆作为儿童成长的环境之一,既可以作为外系统,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也可以在家园伙伴关系框架下,成为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微系统。随着社会资源不断与幼儿园、家庭资源相互融合,博物馆资源因其丰富性、开放性和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幼儿园的“活教材”。

    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不应是偶尔,而应成为常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体现幼儿园教育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同时也让家长参与体验其中。在开展“汽车”主题活动的案例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幼儿教育中常态化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势必要建立起良好的馆、园、家伙伴关系。

    树立伙伴意识

    馆、园、家之间并不应该是某一方为另一方服务的关系,而应该达成互利共惠的意识,才能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对此,可做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开设专家讲座。幼儿园可通过前期开设讲座的形式,邀请三方人员参与并聆听馆、园、家合作的必要性、对三方的益处、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等。如在“汽车”主题活动开展中,幼儿园就曾邀请专家为教师、家长、博物馆等社区人员开设讲座,向三方传达理念,并在讲座结束后发放《合作意愿单》,了解三方参与意愿。经过统计发现,开设讲座的形式能较好地促进三方的伙伴意识,几乎所有人员都表示愿意合作。

    二是开设三方洽谈会。洽谈会既可以帮助三方交流彼此的需求、理念、合作意向,还可以就合作经验交流合作感想与反思。在“汽车”主题活动实践中,三方人员就曾表示,其实并不是“幼儿园利用了博物馆”,馆与家方面也获得了积极利益,如:博物馆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大众对其教育功能的理解、存在价值的认可等;家长也在参与中体验到全新的幼儿教育内容、形式与方法、幼儿发展目标等,对幼儿教育内涵有了进一步认识。

    建立并整理资源库

    达成互利共惠的认识后,馆、园、家三方都应积极主动地联系对方,了解对方“有哪些资源”,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形成资源库,同时双方人员应对彼此拥有的资源十分熟悉,才能在需要时随时利用。

    例如,幼儿园在开展“汽车”主题活动前,曾多次进入汽车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充分挖掘博物馆的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并讨论资源的可用与否,最终形成幼儿园的“汽车”主题探索资源。

    幼儿园还可组织家长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如以“家长志愿者”的身份协助教师组织活动;以“家庭调查小组成员”的身份,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做实地调查、访问;以“观察员”的身份,记录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以“馆园家合作小组成员”的身份,负责三方的联系工作……这些都是可利用的家长资源。

    博物馆也可以在前期对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走访,以问卷、访谈形式了解不同年龄幼儿的喜好、能力水平、学习方式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将博物馆资源运用于教育领域。因为馆方大多是在偶然中才发现问题,如博物馆人员为幼儿答疑时才发现,博物馆“汽车”课程中的内容,大部分幼儿并不感兴趣,应根据幼儿群体提供相应的讲解版本……

    形成合作机制

    建立伙伴关系还需建立有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包括时间制定、内容选择、人员安排、活动形式的确定等。时间上,馆、园可约定,专门设定每周的某个时间段作为幼儿园开放日,供幼儿参观访问与调查;人员上,每次活动中,三方可各派出馆园家合作联络员负责联系工作,并由这些联络员对三方相关参与人员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人员安排;形式上,则可根据相应的资源内容,进行一定的预设,主要有幼儿进馆和资源进园两种形式。

    博物馆对幼儿的发展,无疑有许多促进作用。以汽车博物馆为例,认知方面,博物馆课程拓展了幼儿视野、增长了他们对“汽车”的认知;能力方面,幼儿在探寻过程中获得了自主探究、计划与思考、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情感方面,幼儿通过利用汽车博物馆资源,融入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更加认可和了解所生活的社区,加深了对“汽车城”社区的归属感。

    幼儿园与博物馆合作,可以相互促进。一方面博物馆为幼儿园提供了上述种种资源,促进教师及家长的课程观、教育观转变,辅助了幼儿教育工作,家庭也在这种合作中,更深入地参与到与博物馆的互动中,并使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家庭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博物馆自身的教育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并积累了大量适合幼儿的博物馆课程和社会开放活动,加强了社会服务能力,也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嘉定区东方瑞仕幼儿园、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