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职教师资培养的困境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公布,各高校面临新一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如火如荼地朝着“双一流”建设目标进行着新一轮的改革。
目前,进入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并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校仅有5所,除华东师范大学属于师范类院校之外,其余均为综合性大学,可以说,综合性大学在职教师资的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承担职教师资培养任务的综合性大学,特别是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大学,普遍基础雄厚、历史悠久、师资队伍一流、学科优势明显等,这些都使得学生可以接受到多元化、多学科交融的校园学术环境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为职教师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这些优势显然是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但在优势的背后,虽然这些高校职教师资培养目标明确、灵活开放,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一是对教育学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在综合性大学,特别是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大学,教育学学科难以跻身“双一流”着力建设的优势学科和高峰学科。“双一流”建设中,各校在进行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质量时,职业教育、职教师资本科生培养的专业面临裁减,招生计划压缩,作为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户”——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职教特色在逐渐褪色,职教师资培养的“阵地”在逐渐沦陷。
二是所培养的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同感低。和其他高校一样,职教师资本科生也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校,多数学生都是由于分数不够理想而选择的职教师资本科,对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存在不理解、不认可的现象。而且由于职业学校长期在社会上处于不被认可的地位,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职业学校任职,导致职教师资的资源流失和培养投入的回报率低。
三是“双一流”大学缺乏专业化教师队伍。在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中,职教教师队伍的来源基本都是普通高校专业教师,这些教师本身就缺乏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所掌握的专业学科内容并不能与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操作性相匹配,缺乏企业实习经验,也缺乏相关实践技能,在对职教师资的培养中,容易偏向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
四是课程设置与普通高校专业趋同。在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中,职教师资本科的课程设置受综合大学影响,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弱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比重过高,而教育类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低,这就导致作为职教预备师资的学生一方面在教学能力上没有师范专业学生强,另一方面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又没有普通专业学生好,不能有效体现职教师资应有的“三性”。
五是实习基地建设弱化。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普通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已经很成熟,而职教师资的培养因长期处于边缘化境地,学校基于“重理论、轻实践”及短期利益的考虑,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加之由于作为职教预备师资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行业企业的岗位实践能力,也需要掌握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一特殊性和复杂性,也严重影响了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合作的可持续性。
在“双一流”建设中,职教师资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能够快速而全面地培养职教师资,应该正视当前的困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首先要加强学科意识,提升地位。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未来走向至关重要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方针。在“双一流”建设中,应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加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教育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不仅要在校领导和教师中进行职业教育相关宣传,也要在学生群体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其次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认同感。要改变目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招生的方式,可以从“三校生”中选择优秀毕业生进行职教师资本科、甚至是研究生的培养;在学生培养经费及就业问题上,参照普教免费师范生政策减免学费,就业时给予一定政策照顾,例如解决编制、薪酬增长等。
再其次要加强职教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未来的职教教师应该掌握相应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才能够胜任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教学活动。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原有的专业学科优势在职业实际和职业学校的新要求下也需要进行相应转化。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开发与职教师资这一特定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要加大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利用企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避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偏重理论而弱化实践的现象。
最后要调整完善课程设置,加快产教融合的实习基地建设。针对职教教师所应具备的“三性”,职教师资的培养应当有自身独立的一套体系。课程结构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重点进行增减与更新,适当压缩和删减一些学科基础课程;加大教育类及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在内容上进一步更新,突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而不是以普通教育学的内容冠以职业教育学的名称充数。
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学校要从制度上保证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从规章制度上保证每年实习经费在学校总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学校应善于“走出去”,既可以让教师“走出去”,利用各种校友、科研合作单位等社会关系建立合作,也可以让科研成果“走出去”,利用“双一流”建设的科研优势扩大影响,吸引企事业单位主动建立合作,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作者系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