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从教师出发赢得真正认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学期刚开学,浙江省江山市石门小学的教师徐庆正忙着和语文组的同事们磨课。几个月前,徐庆还是江山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学骨干,“县管校聘”改革后,她主动申请,从江山实验小学调到离城区7.5公里的石门小学任教。徐庆的到来让石门小学校长周冬芳十分兴奋,“她来了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一个学期时间,语文组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自去年6月开始,浙江省江山市在城区6所公办小学、3所幼儿园和全市14所初中共23所学校试点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参与竞聘教职工1754人。其中,113人参与跨校交流,流动比例6.44%,超出了原定5%的预定目标。在改革后,成功实现了教师主动申请去农村,校际交流不带怨气离开,校内竞聘平稳有序。

    校际交流学校领导先行

    各校教师聘任开始之前,江山市教育局首先启动了学校校级领导的交流调配。让江山城北小学校长叶立忠没想到的是,去年8月他从农村的长台小学校长直接调任城区的城北小学担任校长。“以前都是城里学校的干部提拔到农村学校当校长,农村学校校长即便是调到城市学校也只是当副校长,直接当校长这还是第一次。”叶立忠说。

    “不仅教师要流动,学校领导更要流动,而且必须是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双向流动,以后提拔为校长、副校长的干部必须要有农村学校的任职、任教经历。”江山市教育局局长叶方成介绍,此次改革中先对全市中小学校长重新洗牌,全员竞聘,共交流校长、副校长94人。

    “学校班子成员的校际流动、城乡流动先做到位,给教师传递了改革的强烈信号,也做出了示范。”叶方成说,“县管校聘”触及了教师的利益,所以需要学校班子成员在改革实施中多从教师视角考虑,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在此基础上,江山各试点学校全面摸底排查,引导教职工根据学校岗位设置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及发展意愿,或主动申请,或由学校出面征询意见,通过择优聘用,对内部人岗进行重新匹配。全市试点学校共38人完成校内岗位流动,其中学科之间转岗33人,在教辅工勤与教学岗位间转岗5人。

    不让教师带着怨气流动

    “刚性改革要温情做,教师职业是个良心活,不能让教师带着怨气去别的学校。”叶方成说,对三年内临退休、生重病、怀孕、请产假的教师,由所在学校直接聘用,让这类教师没有落聘的风险。

    为了让城区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江山建立多项激励机制。今年43岁的教师郑慧玲,原本是城南小学的教学骨干、高级教师,经过申请,今年调到离城区23公里的王村小学任教。除了工作单位的变化,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她的年收入上。

    像郑慧玲这样的教师在江山并非个例。江山市对城区学校流动到农村学校的教师,按照职称等级的不同享受300—500元/月的农村教师津贴,按照离城区的远近享受600、450、300元/月不等的农村特岗津贴,并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政策倾斜优惠。主动申请并经选拔到偏远学校的优秀教师,每人还能依据离城区的远近不同每年获得补助1.6万至2万元的工作经费。

    “‘县管校聘’不是要让教师下岗,教师流动也不是惩罚,而是让教师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叶方成说,江山市以城市学校为龙头,联合农村学校成立教育集团,教师由集团内统一调配使用,缓解流动教师的心理落差。

    用差别激活教师队伍

    “聘任过程中,教师要回头审视过去3年的工作,在教育教学业务方面要有拿手的活儿,在师德师风方面要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合作能力才有竞争力。”叶方成表示,除了遵循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基础范本的要求外,还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对合同期限、合同条款等进行个性化定制。对表现突出的老师“优先聘”,按照一聘三年来签订合同,部分老师签订一年一聘的合同。在“优先聘”环节中,对愿意担任班主任、毕业班教学等关键岗位的教师给予十分优惠的条件,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江山二中在“县管校聘”的过程中,不少年纪偏大的教师都主动请缨到班主任的岗位上去,全校40多名教师报名班主任岗位,因报名人数多,学校还将一些经验比较丰富但年纪较大的教师集结到一起,成立班主任专家库,为学校班主任工作出谋划策。

    “江山市作为衢州地区的首批试点县,从政策的顶层设计、实施到最后的实施效果,都为整个衢州市的‘县管校聘’改革提供了现实的“操作版”,从今年开始,衢州市将全面推行‘县管校聘’工作。”衢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蓝水高表示。(特约通讯员 谌涛 曾金松 徐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