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捷径多陷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5-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媒体报道,日前有学生和家长反映,一些培训机构声称针对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综合评价面试进行考前专门培训并收取高额费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对此发布声明称,该校本科招生没有采取任何考前培训形式。

    高考承载着老百姓对纵向社会流动的期望。进入名校不仅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前程无忧,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与社会认同。为了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们和家长们使尽了浑身解数。这种渴望“争上游”的成功焦虑,让一些培训机构找到了生存空间。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不少培训机构为了多捞一笔,往往夸大其词、移花接木甚至无中生有,吹嘘自己如何有门路和本事,如何擅长速成,诱惑那些有着非分之想的“鱼儿”上钩。

    那些打着名校旗号招摇撞骗的培训,本质上是一种背离事实的虚假宣传。信息不对称以及社会信任的缺失,让一些人依然不相信规则而迷恋潜规则,相信高考招录中存在藏污纳垢的灰色地带,相信有的人神通广大,相信通过培训可以弯道超车。正是因为一些人渴望走捷径,才让一些培训机构钻了空子。

    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说法,综合评价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数理基础、逻辑推理、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短期培训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培训机构擅长忽悠,让受骗者相信只要上了这个培训班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就可以立竿见影地提升孩子的应试能力,从而顺利过关。

    作家巴金在《再说小骗子》一文中写道:“有人看不见前门,有人找不到前门,他们只好另想办法找门路开后门,终于撞到骗子怀里,出了丑。”不论是层出不穷的“面试保过班”,还是“300分上名校”,抑或“被高回报所骗”,许多时候骗子们的行骗手法并不高明,花样也谈不上有多么新奇,却依然能让一些人上当受骗,为何?这恐怕与受骗者热衷“走捷径”的心理有关,骗子们投其所好,让他们陷入欲望的泥沼里难以自拔。

    考前培训骗局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也会让家长承受物质损伤与精神伤害。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考前培训骗局,考生和家长要多一些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让那些坑蒙拐骗的培训机构付出应有的代价,提升违规成本;另一方面,家长们要少一些捷径心态,对“脚踏实地不如投机取巧”这种扭曲的认知认同进行纠偏。说到底,“临时抱佛脚”正中培训机构下怀,让他们有机会多捞一笔。

    在当下社会,许多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实际上只是经过伪装的“陷阱”。渴望成功固然无可厚非,但一味渴望捷径的心理却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喜欢“走捷径”的人越多,骗子们得手的机会也就越多。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