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南通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特别报道
李吉林、李庾南,都是南通的老师。对于一个地方,有一位这样基础教育界人尽皆知的“李老师”,已是幸事。然而,南通却同时产生了两位。
为什么?
南通,向全国输送了很多名师,例如华应龙、贲友林等,然而,南通并没有因为名师“出走”而变得暗淡,名师却如雨后春笋般,一茬一茬、源源不断地被培养出来。
为什么?
一边是南京,一边是上海,南通没有被两座城市的光芒所掩盖,而是绽放出“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强大光辉。
为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把中国教育报记者引到了这个教育界的高地——江苏南通。
源头活——
选拔最优秀的学子成为教师
2017年6月中高考完,对于南通各初三、高三的班主任来说,工作还没有结束,因为他们几乎要到访所有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的家,动员他们填报师范院校志愿,期待优秀学子成为教师、成为他们的同事。
在南通人看来,本地优秀的初高中毕业生能否填报师范学校,对南通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是关键一环。
说到名师培养的经验,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把第一个原因归结为:源头活。
这个源头,指的正是优秀的本地生源。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的师范院校全部提前招生,提前锁定和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成为教师。1984年,各地实施三年制师范的时候,南通首创五年一贯制师范教育,“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大专生”。本世纪前后,师范院校免费招生、定向分配政策取消后,2007年南通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五年制师范定向生培养工作,按照“择优录取,协议定向;免收学费,跟踪培养;考核合格,落实就业”的原则,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优质生源,开展校地合作,实施精细培养,蓄水优质师资。2015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南通正式实施高中起点的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
在班主任去家访前,今年大概招收多少名教师他们都已经心中有数:几个月前,教育局已经根据四到五年后当地教育师资数量、结构等变化,测算出招收老师的数量甚至学科。几年后哪个学校缺一名数学老师,班主任就会重点家访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动员报考数学教师。
精细化的测算和广泛提前的动员,为寻找优秀的定向师范生源提供了精准的路线图。
苏希璐,南通大学数学师范专业毕业,海安市大公镇中学数学教师。2013年在她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其他三名舍友都在奔波参加各种入编考试,而她在刚入学时就已和海安市教育局签订协议、获得预留编制,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中了。
与毕业的轻松相比,苏希璐的功夫都下在了平时。每个学年结束后,她都要来到海安教育局人事科,提交自己一年的成绩单、一年的个人总结、各种获奖证明。审核通过,海安教育局会按照年度把一年6000元的补贴打到她的卡上,用于她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而她只需要负担生活费,4年下来她为家里节省了2.4万元,免费读了大学。
“每一个定向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表现,市教育局都登记造册、了如指掌。”江苏省特级教师、海安市教育局局长汪宁介绍,市教育局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入校检查、交流沟通、制定培养方案。毕业考核,教育局也会根据自身需求出考题。合格后方能毕业,并交由生源地安排就业,免试入编。
免收学费、预留编制,让师范学校的定向生培养成了香饽饽,中考报考分数甚至比重点高中还要高,高考录取分数线均超过本二分数线甚至本一线。“我身边能够成为定向生的,很多都是海安最好中学的最优秀学生。”苏希璐回忆说。
除了免费、严格,培养的质量才是关键。能否把职后培训前置,让定向生提前接触教师行业?在南通市教育局副调研员、人事与师资处原处长余宙看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能否一体化,这对师范生定向培养是关键。
如何走好这关键一步?南通使出两招,第一招是全科化培养。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孙国春发现,单科型的小学、幼儿教师,不能满足乡村小学教师任教3门以上、幼儿教师包班的实际要求。为此,学校根据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特点,在初中定向生中,设计了“一主多兼”“保教全能”的人才规格,构建“文理艺渗透、知情合一”的课程体系,实现地方行政资源、高校学术资源与小学幼儿园实践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定向生在乡村“教得好”做专业准备。
南通的第二招是专门成立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依托其强大的名师资源、培训平台,承担起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更深层次融合互动的职责,系统组织全市名师进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师范生导师。现如今,南通的中小学名师纷纷登上大学课堂,成了大学教授。
而一些地方教育局也会给定向生找一线教师做导师,实行校地双导师、双负责制,从四年级下半年开始入校实习,并配有名师专家进行指导。
数据显示,从2007年启动五年制师范定向生培养工作到今年为止,五届962名定向毕业生,签约率100%,第一届学生五年服务期满所有人都在教师岗位,仅有两人离开南通和农村。2012年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所有培养院校都参加,迄今举行了五届,五年制定向生得了51个一等奖,获奖比例在省内遥遥领先。
“从2007年启动实施五年制定向师范生,正好10年。南通的做法带动了全省乃至全国20多个省份实施定向师范生做法。”回顾过去,孙国春感慨道,10年的实践结果,令人满意。
“目前,南通70%至80%的教师是本土生源、本土培养,所以我们基层的老师非常稳定。”余宙说,精准测算、广泛动员、定向培养,创造了多年来南通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优势。
如今,在南通,哪家孩子学习好,班主任都清楚,都会登门拜访,劝说报考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市县教育局则都清楚自己四五年后的老师在哪个师范学校培养,都会全程跟踪、全程介入。
在教师学历本科化的形势下,南通也正在为“源头活”注入“新内涵”,一方面从学制上进行调整,探索实施初中生为起点的“5+2”专本衔接的定向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大力实施优秀高中毕业生定向报考师范专业;另一方面,在师范院校建设上进行改革,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组建一所新的本科师范院校,积极创建国家级教师培养基地和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教研强——
人人参与,一个都不能少
启东市寅阳镇,东临黄海,南靠长江,是南通乃至江苏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在这个“神经末梢”,教研水平却与城里学校没什么差别,人人有课题、校校有名师。
2017年11月,南通市“科研普惠工程”乡村行第一站活动在寅阳镇和合小学举行,市县名师专家、全镇各村教研骨干会聚一堂。
这次教研活动,让工作了17年的和合小学教师严晓蕾重新燃起了科研和职业发展的热情。而让她重新燃起热情的却是当地最常见的——牛。
教了10多年语文的严晓蕾,相继获了一些奖、写了一些论文,越来越多地触及到教学的核心问题。貌似到达了职业瓶颈期的她常常陷入随波逐流当中。然而从2016年加入启东市杨裕海语文名师工作室后,微课题就走进了她的视野。这就像处于僵持战中的战士,突然获得了一件好用实用的利器。
面对偏远农村学校学生阅读量低的教学难题,严晓蕾一直在思索:能否以当地农村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进行拓展阅读。这一想法,得到了杨裕海的鼓励和支持。
渐渐地,严晓蕾的课上多了与牛相关的故事,偏远地区的孩子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语文。10多年的教学功底,让“牛”文化主题阅读的微课题迅速成型、快速深入。
此次展示课,严晓蕾上的是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一篇,以品读故事内容为依托,以探讨人物品质为中心,以拓展“牛”的文化意象为辅助,引领学生进行主题性拓展阅读。令她惊喜的是,她的微课题、“土”办法,获得了全市最顶尖的科研专家、名师的一致认可。
随后的展示中,寅阳镇其他5名基层教师同样以课例展示开始,专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评析,让微课题走向科研、课堂走向深入;市级专家还进行了课堂与课题的融合讲座,为教师们指引课题与课堂融合的实践之路;在随后的开题论证中,寅阳镇有9项南通市级及以上课题开题,其中1项是省级立项课题。
短短一天的普惠教研,普通教师、薄弱学校走到了科研的中心,微课题、“土”办法成了课题,名师却成为台下的观察者、陪伴者,真正让课堂走向课题、让课题扎根基层。
这场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普惠教研还将走进南通市更多的偏远乡镇、普通学校,惠及更多农村教师,与所有学校、全体教师建立起直线联系,让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都享受到教科研的智慧服务。
“教研强。”郭毅浩说,这是南通名师培养的第二个法宝。在南通,教研是教育第一生产力。
20多年前,南通即启动了“一十百”教科研工程,扎扎实实地培养1000名科研骨干,带动10万名南通教师,培养好100万名南通学生。全市中小学实现市级教科研课题全覆盖,申报省级课题立项率、结题率居全省第一。2014年,南通教师9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全国地级市仅有。
覆盖全体、实用为本,成为南通教科研的特点。在实用为本理念的引领下,南通教师教研的各个关节逐一被打通——
针对乡村教师特点,推出微课题研究,微课题具有切口小、周期短、见效快、推广易的特点,特别受一线教师的欢迎。近年来,南通各县市区的教科室均有专人管理和指导微课题工作,共有1000多名教师主持过微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成长,并推出普惠教研120多次;
针对乡村教研面广的特点,构建起覆盖全市的首批19个、第二批23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市级站每站一年10万元,县级站每站一年7.5万元,培育站聘请省特级教师做主持人,每站每年至少集中研修20次。培育站的活动地点是流动的,分布在学员所在的各个乡村;
针对科研收费现象,全市教科研做到了课题评审不收费、优课评比不收费、业务培训不收费、报刊赠阅不收费、论文刊发不收费,教科研服务不再是知名教师、骨干教师独享的待遇;
针对新教师群体特点,制定新教师三年成长计划、入学第一课拜师、新教师培训手册、每人一份成长档案等制度,让每一名新教师成长都得到制度化关注;
针对教师发展平台,研究制定《南通市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培养行动计划(2018—2022年)》,推出中青年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搭建“校长论坛”“名家论坛”等众多平台,构建通派名师培养的立体体系;
针对教师待遇,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等在绩效工资之外专项奖励每人每年1.2万至3万元。在海安,每年安排教师培训项目80多项,培训经费每年700多万元。在如皋市长江镇,建立名师工作室和学科教学研究中心,设立特色学校研究奖励基金、课堂教学研究奖励基金等种类繁多的奖励,科研有努力的教师都会受到相应的奖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