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色教育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体育生训练 首届绘春杯写生 选修课:树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需要情怀,这种情怀是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发展培养人才,是学校努力探索的课题和为之付出的目标。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部门提出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要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无数教育人都在思考。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定义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方向。

    在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有这样一所学校,它以“让每个二十四中人都获得成功”为教育理念,以满足孩子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需求为目标,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用艺术的魅力为孩子们提供一片又一片的广阔舞台和展示空间。让我们走近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一起去感受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情怀。

用兴趣助推学生的自主发展:让我带你走上这条个性发展之路

    为了“让每个二十四中人都获得成功”,襄阳二十四中开设有文、理、体、音、美五大科类,并将其细分为文科、理科、文科体育、理科体育、音乐、舞蹈、模特、文科美术、理科美术、书法、动漫、播音主持等12个专业。正是这12条“绿色通道”让每个走进二十四中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成才途径。

    在卓越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襄阳二十四中近几年有12人考取清华大学,21人考取中央美院,36人考取中国美院,39人考取北京体育大学,获得全省乃至全国的瞩目,同时有大批学生获得美术、书法、作文、演讲、创意大赛、篮球、足球、田径、社会公益、见义勇为等各级各类奖励。

    校长许祖祥时常告诫教师们:“成功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成长和成才,不单指学习成绩好,发展了特长,还包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做人等丰富的多元内涵。”鉴于这一思想,本着“立德树人”的准则,襄阳二十四中推行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德育即生活”理念,倡导学校要一方面用艺术特色教会学生学习,另一方面用各式各样的活动教会学生做人。

    定期组织的模拟开庭,在学生自主解决同学间矛盾的同时,让法治走入每名学生的内心;每届高三的成人典礼,在学生奔向“成人门”迎接成长蜕变的同时,让感恩铭记在学生的心间……襄阳二十四中的教育理念,从小处说,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和谐的人,从大处说,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人才。

    要学习,先为人,品行端正,方能担当重任。每年的9月,看着一股股新鲜血液注入二十四中,看着一批批新面孔走进二十四中的校园,学校总是将“生活”二字放在首位,然后再去将兴趣和追求注入学生的心田。

    你若有梦,我便“托梦”;你若无梦,我便“造梦”。每周四一次的选修课上,没有尝试过油画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学生穿上了舞鞋,从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走进了球场,从不爱好唱歌的学生亮起了歌喉……只有尝试过,方才知晓其中的真谛;只要有兴趣,方才能全力以赴自主拼搏。二十四中教师们用行动告诉了学生这样一个道理。

    在二十四中的校园里,你恐怕很难看到一个面色沉郁、烦闷忧愁的孩子,你只能看到一个个光鲜亮丽、朝气蓬勃的孩子。他们因为有着自己的兴趣,所以也就有着自己的方向。他们学习的东西恰好是他们最想学习的东西,最美妙的学习氛围想必也莫过于此了吧!

    正如二十四中高三学生盘思思所说:“因为我喜欢美术,所以我想来二十四中!”在这里,即便是没有梦的孩子,来到这个校园也有了自己的追求,这便是二十四中最大的魅力所在。

用磨炼打造学生的文化基础:路再苦,我也愿意走下去

    选择了艺术这条路,就意味着选择以一种更加艰苦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高中三年。艺术生真的不容易。身为一名美术生,必须忍受寒冬时节用凉水洗画笔的冰冷,必须忍受炎热酷暑久坐画室只为一幅画的磨砺;身为一名音乐生,必须忍受压腿拉筋时撕裂般的苦楚,必须忍受身着单薄舞衣起舞于寒风中的凛冽;身为一名体育生,必须忍受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的超强度训练,必须忍受运动场上突破极限的尽全力一搏……艺术生真的很苦,坚持下来便能圆梦,坚持不下来便只会前功尽弃。

    如果说12条“绿色通道”给予了学生方向,那么“五自”管理模式便给予了学生前进的动力。为了打造学生坚韧不拔的文化基础,保证学生将艺术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扎实,真正做到“让每个二十四中人都获得成功”,襄阳二十四中在学生管理中,推行“五自”管理模式,即自信的人生态度、自由的成长空间、自主的发展方式、自立的生活能力、自然的生命境界。在“五自”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全体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在艰苦磨炼中不断前行的精神。

    如今的2016级高二(1)班,曾举行过一个在年级里众所周知的活动:班主任杨怡悦老师将班上每个学生理想中的大学认真地登记了下来,并根据登记的结果网购了对应学校的卡贴,然后利用班会的时间在班上召开了一个小型授卡仪式。拿到卡贴的学生好似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一般兴奋,大家纷纷将卡贴贴在自己的饭卡上,好像自己已经走入了梦想中的大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自己疲惫到想要放弃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拿出饭卡来回顾一遍炙热的梦想,每当自己一日三餐拿出饭卡来刷的时候,学生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胸中那最炙热的信念。

    用心不觉苦,有梦不觉寒,在二十四中的校园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教师们、学生们,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将“坚持”的信念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每天一次的阳光长跑,即便到了高三学习任务最繁重的时候,依然坚持不放下跑道上的800米;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准时周一早7∶30开始,国旗下讲话的人换了又换,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主题从未改变;每月一次的大型月考,专业课文化课均囊括在内,即便天气再恶劣,题量再庞大,总能第二天一早看到评卷完的最终分数,展开质量分析;每学期一次的汇报表演,即便期末压力再大,淘汰的人数再多,总有艺术生争先恐后报名为大家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坚持”,在二十四中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语,而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当学生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总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让他们重新鼓足前进的动力。“路再苦,我也愿意走下去”,这是全校师生共同的心声,也是二十四中人之所以成功的秘诀。

用自信带动学生的社会参与:因为我热爱,所以我能行

    “学生的成功来自亲身的体验,而成功的体验是找回自信的关键。为此,我们充分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尽可能提供学生锻炼的平台。”襄阳二十四中许祖祥校长表示。

    为了给学生以平台,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襄阳二十四中有文学社、广播站、益援社等多个社团交由学生管理运作,有升旗仪式、汇报表演、迎新晚会等多项活动交由学生组织策划,有外出写生、省市运动会等多个平台交由学生展示自我,再加上平时的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作文比赛,单词竞赛,篮球、乒乓球、跑操比赛,最美教室和最美寝室评选,还有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评选与发明创造奖、校园歌手排行榜、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等诸多奖项,使得90%以上学生都能感受成功。

    这些平台的建设,使得二十四中学生逐渐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他们自信阳光的面貌,已成为襄阳二十四中亮丽的风景。正如2014年5月国家教育部门基础教育机构专家视导二十四中后所说:“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学生张扬的自信!”

    在二十四中,只要你愿意迈开第一步,便会有无数个人为你加油,为你呐喊助威!往届学生马然,曾是个没有太多追求和目标的孩子,文化课看不进也学不进,本着对文学的兴趣,他在校园里创办了晨曦文学社,在老师的支持下成为首任文学社社长,并将文学社推向省内推向全国,最终文学社在全国中小学社报评选中荣获金奖。随着文学社的发展壮大,马然日渐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筹办社报的需求了,于是他开始全身心攻取文化课,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问题学生,就这样成为一个努力进取的学习标兵。后来从二十四中毕业的马然在大学期间兼任内江电视台“青春飞扬”栏目的主持人,随后又被破格录取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是文学社让他找回了自信,自信给予了他更灿烂的生活。

    如果说最令二十四中教师们骄傲的是什么,那便是自己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崭露头角,将工作学习做得风生水起。

    李逸轩,全球小姐大赛湖北赛区冠军;朱亚娜,新丝路模特大赛湖北赛区冠军;云知明,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荣获冠军;张天辉,在中科院、新加坡、荷兰深造后,工作于苏州大学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软凝聚态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葛鸿语,以杰出的表现征服了“中国好声音”庾澄庆、那英、张惠妹3位导师挑剔的耳朵,并最终进入了庾澄庆组;金佳丽,被评为2015“法治湖北先进个人”……

    与此同时,众多的团体荣誉同样值得二十四中人骄傲,在2016年湖北省“篮协杯”青少年篮球联赛中,学校篮球队以五战全胜的战绩为襄阳市夺得该项赛事的首次冠军;在襄阳市第十八届学生运动会上,学校同时卫冕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冠军……

    二十四中为学生们打造的不光是一片艺术特长的天地,更是借助艺术激发的一片热爱生活、乐于奋斗的源泉。“因为我热爱,所以我能行!”本着最饱满的斗志,二十四中人走在追梦的道路上,他们成功地将拼搏当作娱乐,将梦想化作脚下的一步一履。

    襄阳二十四中紧密而坚定地依靠着“核心素养”的方向,借助艺术塑造梦想,借助梦想推动艺术,通过教育创新方式创新,让艺术教育不断拥有“源头活水”,让学生发展不断展现“姹紫嫣红”,圆满全体教职工“让每个二十四中人都获得成功”的教育情怀,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艺术特色之路。

    (王炜 卢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