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文化类型开发中国乡土教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中考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个筛选的机制,注定有部分学生会被分流到社会中。这些分流到社会上的学生由于在学校教育中学到的只是应付考试的知识,这就让他们一方面未能升学,没有一技之能融入到主流社会去谋生;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育教授的知识与社区生活知识的脱离,他们也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社区生活,从而成为文化的边缘人。将地方知识整合进学校教育,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良方。

    滕星教授近来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七种经济文化类型”,即采集狩猎、渔猎、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大工业和互联网信息工业。另外,在每个经济文化类型下,还有一些亚群体,如农业经济文化类型下的亚群体可分为南方稻作文化和北方旱地农业等;牧业经济文化类型下的亚群体可分为高原牧业和草原牧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七种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相互混合的混合体经济文化类型,如当下中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忙时又回农村种地的现象,可以称作农工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地区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开展的旅游业,可以暂且将其定义为民族文化旅游经济文化类型。教育可以根据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开发适合不同地区发展的中国乡土教材。

    (李孔文辑自2018年第1期《当代教育与文化》滕星、罗银新《中国乡土教材的开发、收藏与研究》一文)